美國人的「心靈道德遺囑」

發表:2005-06-03 08: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之音記者蘭德費爾6月3日華盛頓報導)在美國的成年人當中,有大約45%的人都預備好了一份法律文件,這就是「遺囑」。遺囑的內容主要是自己一旦去世如何分配所有的錢財。

還有一些人預備了被稱為「活遺囑」的法律文件,內容主要是對當事人在患病的情況下,一旦失去交流能力應該採取怎樣的醫療措施來延長他們的生命。

在美國中西部愛奧華州一個護理垂死病人的醫療院裡,記者見識了第三種遺囑,這種遺囑充滿哲理和情感。

*心靈道德遺囑源自創世紀*

這種遺囑被稱為「心靈道德遺囑」。這種遺囑的形式可以追溯到猶太教和基督教聖經中的第一本章「創世紀」裡即將離世的雅各給他的孩子們分配他的「精神財產」的故事,希伯萊語稱這種財產為「查瓦阿」。美國印第安人和其它一些文化,也有類似傳承先輩的智慧、建議和祝福的傳統。

在西得梅因市的愛奧華中部醫療院,醫護人員喬爾. 弗萊幫助患者準備一些人稱為「傳統」或者「遺產」的「心靈道德遺囑」。他說:「我們在漫漫人生中領悟到的生命哲理,那些我們認為改變了我們生命的重要時刻,讓我們學到的人生課程都是什麼呢?也許是孩子的降生,也許是婚姻,也許是死亡。那麼這樣的時刻教給我們哪些東西?這些滄桑歲月是如何累計起來,賦予了我們今天的人生閱歷呢?」

弗萊說,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這樣的願望,那就是留給子孫後代一些比物質財富更有意義的東西:「也許這些有意義的東西是有機會和他人分享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為什麼我們會做出我們一生中種種的選擇和決定的感悟,同時也是做出懺悔和饒恕的機會。」

弗萊在工作中參考了明尼蘇達州一名家庭醫生布魯斯. 貝恩斯撰寫的資料。布魯斯. 貝恩斯的網站www.ethicalwill.com包括了「心靈道德遺囑」的範本。下面這位64歲寡婦的遺囑就是其中一例:「正在讀我的心靈遺囑的人們,你要知道你對我來說有多麼重要,我是多麼地愛你。也許上帝本應該安排讓我們先做老人,然後越活越年輕,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整個人生中運用我們豐富的智慧了。」

*心靈道德遺囑比金錢更珍貴*

被人們叫做「波特」的羅伯塔. 古德曼女士原本是一名護士。她現在志願在愛奧華中部醫療院做護理工作。儘管一份「心靈道德遺囑」沒有任何金錢的價值,但是她認為這些遺囑比金錢更加珍貴。

古德曼女士說,當她突然有一些想法和感悟的時候,她會隨手馬上把它們寫下來,寫在碎紙片上、給孩子們的便簽紙上,甚至在電話號碼簿內頁的邊緣。她正在把這些隻言片語進行整理成她的「記憶寶箱」,她說:「我從小到大接受的是這樣的信條,每一次我離開家,我就代表著我的家庭,代表著我的教會,代表著我的國家。這些信條還包括:誠實、正直、不撒謊、不騙人以及為了你的信仰挺身而出。」

波特. 古德曼表示,她希望她的筆記有助於孩子們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有助于思考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希望他們珍惜這些,和他們自己的家人一起談論分享,成就榮耀我的願望。」

波特. 古德曼女士的「心靈道德遺囑」還包括她的一個心願:如果可能,在她即將離世的時候,她希望死在自己的家裡,而不是在醫院。

蓋瑞. 伯克哈特是愛奧華中部醫療院的一名護士,他曾經是一位教會神職人員。他也正在以給自己孩子們寫信的方式來寫下自己的「心靈道德遺囑」。他說:「我在盡力鼓勵他們,告訴他們,我為他們感到多麼驕傲自豪。我不要等到最後時刻的來臨才說這些,那時我可能已經做不到這些了。我想讓我的孩子知道我是誰,我在想什麼。」

*立囑慰藉醫治心靈*

蓋瑞. 伯克哈特說,寫信立囑對他的心靈來說是一種慰藉和醫治:「這對我來說有極大的幫助,知道我能夠向我的孩子們、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傾訴自己的內心情感,這讓我感到滿足。」

愛奧華中部醫療院的喬爾. 弗萊指出,寫「心靈道德遺囑」的人並不非得是有才華造詣的作家。比如,你可以把時間作為主線來寫,他說:「可以簡單地記流水帳,列出一張單子,從第1條到第30條。總之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有些人會坐在攝影機前講述遺囑。很多次我就是帶著攝影機前往,幫助患者記錄遺囑。他們自己選擇了這種方式。」

醫療院的工作人員說,最讓他們感到悲傷的時刻之一是,看到患者由於徹底失去獨立性而暴怒不已。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房子、開車的自由甚至自己的記憶。這些工作人員說,正因為如此,在這些患者躺在病床上離開世界之前,現在就應當幫助他們記錄下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以及對後人的祝福。(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