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消息 沙蘭鎮洪災踏入第5天宣布戒嚴

發表:2005-06-16 19: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東方日報報導,黑龍江寧安市沙蘭鎮洪災六月十五日踏入第五天,當局以防止疫情擴散為名,開始實施戒嚴,車輛不得駛進鎮內,意圖封鎖消息,避免媒體繼續大篇幅報導災情。鎮內也回覆平靜,遇難學生家長攔路陳情、哭訴孩子冤死的場面不再復見。

蘋果日報綜合外電報導說,世紀洪災蹂躪後的沙蘭鎮,衛生情況令人憂慮,部分地區十四日開始發出陣陣惡臭,中人欲嘔,當局擔心疫症爆發及向外蔓延,在外圍實施戒嚴,禁止車輛入鎮;數十名醫生、護士兵分多路,在災區噴灑強力消毒藥水,嚴防疫症爆發。

洪水過後,沙蘭鎮一片泥濘,全鎮一度停電、停水,兩個水源更被污染,鎮內殘留不少動物屍體,究竟還有多少人失蹤,當局也沒有公布。部分路段被淤泥堵塞,前日開始發出陣陣惡臭。

為免災區爆發疫情,數十名醫生、護士組成的消毒隊,分成二十一組,對災區進行消毒。不過,由於災區太大,未知消毒工作何時完成:「不知甚麼時候會結束全部工作,受災地區太大了。」而黑龍江生廳表示,防疫部門下一步將替災民注射疫苗,防止傳染病。

至於兩個被污染的水源,一個經消毒後已於災後翌晚恢復供水,另一個水源則在十五日開始供水,全鎮供電要到災後第四日才全部恢復。解放軍連日忙於清理路面的淤泥、垃圾,以及動物屍體。

吉林省《新文化報》報導說,為防止疫情擴散,當局在距離沙蘭鎮外二公里就開始實施戒嚴,數十部車輛全被攔鎮外,不得入內,而鎮內的情況也平靜了許多。這次洪災造成百多名學童死亡或失蹤,連日來獲海內外廣泛報導,洪災發生至今,未曾傳出疫情,黑龍江當局此時實行戒嚴,被指是為災情降溫。

官方指出,目前災區近四千名災民的生活問題已獲解決,留宿在當局設置的帳篷,災區已恢復供水、供電,並收到各界捐贈的大批礦泉水、大米、藥品等應急物資。

另一方面,搜救工作進展緩慢,估計十名失蹤學生的生存機會渺茫。十隻由省內各地緊急調遣的警犬昨抵達災區,由公安手持木棍攪動淤泥和污水,讓警犬依循散發出來的腐屍氣味,尋找失蹤者下落。

針對各界指摘沙蘭鎮政府等部門失職以致釀成嚴重傷亡,牡丹江市紀檢委、檢察院已經成立專案組,就各部門可能存在的腐敗問題進行調查。寧安市委秘書長王同堂指出,調查重點包括鎮政府和派出所無人當值、學校不讓學生提早放學,以及校舍選址問題。他呼籲民眾踴躍提供線索,並強調一定會調查到底,嚴肅處理責任人。

而為防止慘劇重演,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十五日指出,各地有洪水威脅的學校,在防汛期要二十四小時有人當值,並要進行全面普查,有不安全隱患的校舍,要盡快採取措施,有地質問題的學校也須進行轉移。

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說,至少有近百名學生遇難的寧安市沙蘭中心小學,部分老師被指要對學生的重大傷亡負責。有村民指摘老師明知洪水將至,仍然繼續上課;一些老師在校舍遭洪水襲擊時,竟跑到房頂上,對那些在洪水中掙扎的小孩置若罔聞。

在洪災中救出兒子的村婦孫秀芹(音)稱,事發時洪水淹進教室,水位及腰。她透過長途電話說:「一年級的學生只有一名女孩生還。當我們趕到學校時,看到他們的老師都站在房頂上,他們怎麼能只顧自己而不管那些七、八歲孩子的死活呢?」一名曾姓的村婦亦炮轟老師:「每名教師和校長都有手機,他們很容易便可以警告學生。為何他們甚麼也沒做?他們還算是人嗎?」

老婦趙國琴則說,發現上游出現洪水時,她立即趕到學校接孫兒回家,又準備帶走鄰居的小孩,但當時老師拿教鞭,對學生說:「都坐下,家長沒來誰也不許走。」寧安市教育局紀檢書記徐海為老師辯護,回應稱:「老師不該有甚麼問題,我們沒有聽到這方面的反映。」上海《新聞晨報》報導說,懷疑因官員失職而導致逾百名小學生被淹死的沙蘭鎮洪災,引發舉國關注後,當局在「賠款」方面,反應罕有地慷慨和迅速。除了中央急撥一千萬元人民幣重建沙蘭中心小學外,地方政府亦開出條件,只要簽署協議,每名遇難學生的家屬即可獲十五萬元賠償。

對於在洪災中遇難學生的賠償問題,身兼沙蘭鎮救災新聞發言人的牡丹江市委秘書長王同堂前天說:「如果家長與救災指揮中心達成協議,每名遇難學生家屬將獲得十五萬元人民幣賠償款。如果孩子遺體在簽訂協議後第一批火化,每名遇難學生家屬將可獲額外的五千元賠償。」

對於所謂「協議」是否要求遇難學生家長不再追究失職官員責任等問題,王同堂說:「下午我們的工作人員帶這個標準向家長們徵求意見,協議的主要內容是賠償標準和鼓勵盡快簽約。具體情況不方便透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