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留學生學生物:生物女博士職場新路探索

發表:2005-06-29 09: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說,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當中,50%左右的留學生,都是學生物的。在這些生物專業的留學生當中,有些人是國內本專業的科班出身。同時,也有很大的一部分人,畢業於國內的醫學院。出國,讓他們放棄了自己的臨床專業;出國,讓他們離開了救死扶傷的崗位,在美國,他們變成了整日和大大小小的試管打交道的研究人員。

不久前,在網上讀到一篇文章說,原科技大學少年班的一位留美生物博士,由於畢業以後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高薪工作,他索性改了行,重新又踏進了校門,到就業條件相對好一些的藥學院求學。

最近,我留意一下,我發現,我當年的博士班同學,幾乎所有的男同學都改了行。剩下為數不多的女同學,只有少數人在公司做事,其它的幾位,要麼還留在學校做博士後,要麼也在折騰著改行。

管中窺豹,由此看來,生物博士改行,並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以我們學校為例,回首當年,在學校讀書時,我們只顧享受衣食無憂的留學生活了,我們根本沒特別注意到,在我們的同學當中,讀生物博士的美國人相對數量其實是很少的。在我就讀的學校,每天,背著大書包,往返於教室和實驗室裡的學生,60%以上都是咱們中國人。那時候,我們沒有仔細地想過,博士畢業以後,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就是老美常說的CAREER GOAL。我們只是相信,只要一畢業,只要自己的手中握著世界上最高的學位證書,一切就會苦盡甜來。

並不是悲觀地說,其實,事情並不完全是這樣。

你可知道,有多少畢業五年以上的生物博士,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一直滯留在學校裡,年復一年地做著永久的博士後。他們不僅來自國內名校,他們的能力和學術水平也並不差。究其原因,憎多粥少大概是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我們這些中國留學生,即使是一些同類的美國博士,他們也不得不面臨著同樣的現實。

比起那些能夠進公司或者做大學教授的生物博士精英們來說,這些長期滯留學校的博士們算是LOSER嗎?

這個問題好像很難回答。

一直在學校做科研的「老」博士們,其中也不乏優秀人才。成功,實在是需要取決於多種因素。是精力不夠?是搞科研的興趣不足?還是運氣不好?總之,形形色色的原因,確實讓他們難以走出大學的校門。於是,他們便成了美國教授的廉價勞動力。

在這些畢業多年依然在做著博士後的博士當中,有些人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也有一些人,他們不僅在重新設計自己的職業,也在嘗試著各種各樣的職場新路。

也許是因為我曾經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也許是因為「物傷其類,兔死狐悲」 ,我從眾多的博士們身上,似乎也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影子。特別是對那些和我一樣需要撫育子女料理家庭操持家務的女博士們,我無法不對她們抱以更多地理解,從她們不懈努力的過程中,我也在試著搞清楚女博士們的出路到底何在。

做高中老師的女博士

Nicole, 80年代末期就到了美國,她是與我同校的學姐。在她博士畢業八年時,JANE還在做著博士後。那時候,對她來說,如果想在科研領域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已經很難了。據她自己講,在那些迷茫的日子裡,JANE幾乎要做出憂鬱症來了。每天,她不僅工作不開心,回到家裡,也無法高興起來。在痛下決心以後,她咬咬牙,終於又背起了大書包,重新回到了校園。她先是主修了一些教育方面的課程,然後,JANE順利地通過了本州的教育證書考試,並在一所高中謀到了一份教職。

有一天,電話中,傳來了她笑語盈盈的聲音:「我已經做了四年的高中老師,我感覺特別好。和美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打交道,我可以更好地瞭解美國。我真後悔,我沒早些從博士後中逃出來。前幾天,有另外一位生物女博士,還向我來打聽,如何通過教師證書考試呢。」

也許,想當美國園丁的生物博士,還是會大有人在的。

做護士的生物女博士

MARY 博士畢業以後,勉強做了兩年博士後。因為身份問題,他們一家只好移民到加拿大。在辭職在家的日子裡,MARY靠自學,通過了ORACLE DBA證書考試。在當地的一家公司,她做了兩年的DBA。後來,被LAIDOFF的LINDA,離開了加國,遷至紐約,在那裡貸款改學護士專業。經過幾年的苦讀,現在,LINDA已經拿到了護士執照,馬上就會開始她的新職業。

我真心佩服MARY的這股學習勁頭,出國都十年多了,她還這麼有幹勁。

不久前,她說了幾句話,讓我特別有感想:「我雖然只做了兩年的博士後,可我差點做出精神病來。現在,我有時候還做夢,還能夢到老闆給我的課題做不出來,我自己在夢中瞎著急。」

真不知是否還有和MARY有過類似經歷和心情的女博士們。

即將做中醫師的生物博士

有一位大姐姐,在美國大老闆手下做了幾年的博士後以後,她被晉升為大老闆手下的一名小老闆。從那以後,她一直跟隨著這位美國教授,也確實過了幾年做小老闆的癮。幾年前,由於她的業績(PAPER, GRANT)沒達到大老闆的期望,她被解雇了。

丟了飯碗的姐姐,努力玩命,開始準備考美國醫生執照。可是,在學習期間,她發現自己的身體實在吃不消,看書很費力也很困難,她只好中途放棄了。後來,這位姐姐到紐約修了些中醫課,然後,她順利地通過了中醫執照考試。

這位年近半百的大姐姐曾經感慨道:「我都一把年紀了,天天要抱個冰盒子,拿著小試管到處跑,還要看老闆的眼色,心裏真不好受。」

看來,這位姐姐的後半生,真的要和小小銀針打交道了。

做全職媽媽的博士

Jane來美多年,她和老公一直在同一老闆手下的同一實驗室裡讀學位做博士後。他們兩口子跟著這位老闆,在美國的幾個城市裡闖蕩過。

說實話,這位老闆,對他們兩口子還是比較關照的。但是,自從Jane的老公開始申請美國住院醫以後,這位教授對他們的態度明顯有變。去年,Jane的老公在外地找到了住院醫位置,Jane和孩子則留在了本地。

自從Jane的老公離開以後,這位老闆以課題經費不足為理由,暗示著Jane辭職回家。

Jane的老公身為這位老闆手下的助理教授,他的文章大都發表在美國一流雜誌上,他的學術水平真的很高,可謂是碩果纍纍。他的離去,可能讓這位老闆不太開心。

Jane幾乎沒有什麼別的選擇,最後,她只能選擇回歸家庭。於是,她從一位努力出科研成果的女博士,變成了和老公身居兩地的全職媽媽。

Jane的老公原本希望今年再次參加MATCH,會重返這個城市。不過,事情不太順利,他失敗了。Jane的一家,只好外遷到加州。

他們夫妻團聚以後,Jane會上班嗎?

Jane似乎很想得開:「我老公都做上助理教授了,他都不幹了。我放棄了,又有什麼值得可惜的呢。我可能會讀書考美國醫生執照。如果精力不夠,我還有可能玩玩房地產。反正不管做什麼,我就是不想做研究了,我真的是做夠了博士後。」

這些女博士們的經歷,讓我無法不感慨,心裏的滋味,也是五味俱全。

我很敬佩那些家庭事業雙豐收的女博士們,也深深理解那些暫時無法成功的女博士們。有道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些事業不順的生物女博士們,假如能在其它的行業中,能走出自己喜歡的職場新路,也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吧。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