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國際炒家的陰謀?「稚嫩」中國炒期銅巨虧60億!

發表:2005-07-07 02: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國際衍生品市場中隱藏的巨大風險漩渦,一次又一次讓「中國資本」為「年輕」付出代價。

  一邊,中航油這艘航母在新加坡豪賭石油期權,終以巨虧5億美元折戟沉沙而餘波未了;另一邊,國內投機者在國際期銅市場上的損失總和可能遠超中航油達60億人民幣而再起波瀾。

  這次巨虧產生於套利投機者長時間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進行期銅套利,但從整體上來說,其在LME的期銅上損失驚人。

  國際銅價自2004年3月份突破3000美元大關以後,已經在此價格水平以上維持了16個月。


  6月20日,LME3月期銅(3個月以後交割的銅期貨,當時大致相當於SHFE的期銅9月合約)最高達到創歷史記錄的每噸3435美元,而倫敦本地的現貨銅價已經飆升至3670美元。

  但是,就在國際銅價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新高的時候,包括澳大利亞麥戈理銀行(Macquarie)、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等諸多LME圈內交易商的首席分析師卻不斷拋出銅供不應求的研究報告。同時,中國的投資者還在倫敦不斷加碼沽空銅期貨。

  上海志博投資的畢勝認為,簡單的估算中國投機者在LME的頭寸在20萬∼30萬噸左右,有時還更多。從去年下半年起開始計算(當時期銅價在每噸 2600 美元左右),相對目前3400美元的價格,每噸期銅在價格上的損失為800美元;還需要加上每個月需要付出的遷倉成本(即不進行實際交割,而是將期貨合約自動延遲1個月,根據目前的現貨-期貨升水計算),每月每噸大概50∼80美元左右,總虧損額度要超過3.2億美元。

  實際上,中國投機者並不是那麼老實的穩定持倉,其中的反覆平倉、開倉導致了更大的虧損。倍特期貨一位高管認為,儘管LME不公布有關數據,但圈內人士認為中國在倫敦的損失在50億∼60億元左右。

  這一判斷得到了更多專業人士的認同。

  期貨業協會副會長、金鵬期貨董事長常清說,有人通過計算,從去年10月份起至今,上海期銅的空頭投資者損失在60億∼80億元之間,其中絕大部分的損失是被LME市場上的多頭賺走了。

  套利者: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國內的空頭損失是如何落到國外的多頭袋中的呢?套利者在其中起了牽線搭橋的作用。

  正常來說,上海的期銅人民幣與倫敦的期銅美元價格應該在10:1左右(按照8.27的匯率折算,加上相應的海運運費、報關關稅、各種手續費、利息等等,大約在倫敦以2500美元交割的銅,運抵上海入關後所需成本大概在25000人民幣左右),如果偏離這個比例,投機者就可以通過兩邊大量的買賣,促使這一比例回歸。

  例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銅價明顯較倫敦偏低,這一比例一般在9.5:1,最低達到9:1,因此在中國買進銅,在倫敦拋出就有利可圖。

  在上海期貨交易所買賣銅期貨非常簡單,而買賣LME的期銅也並不麻煩。目前,雖然證監會已批准從事境外期貨業務的公司只有26家,但是海外經紀商在中國內地廣佈代理,如何進行海外投機幾乎是每個進入該行業的人都知道的「秘密」。

  周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周先生是一家銅貿易商,主要做銅的進口,同時也做一部分套利交易,他通過一家香港註冊的公司在倫敦進行交易。周先生介紹,套利有兩個盈利模式,一個是比例回歸,上海銅價相比倫敦銅價上升得更快,那麼在上海賺的錢比在倫敦虧的錢就更多,從而獲得盈利;另外一個就是這一比例保持穩定,那麼就相當於從上海買下銅後,運到倫敦交割,從而在實際上獲得盈利。

  由於上海期銅長時間保持相對較低的價格,因此大量的投機者都開始進行套利盈利。常清認為,目前上海期銅的多頭持倉中絕大部分都是套利者的頭寸,周先生認為這一比例在70%以上。目前上海期銅持倉10萬手,多頭持倉5萬手,25萬噸。換言之,有近20萬噸的持倉是套利頭寸。

  畢勝說,去年上海期銅上的投機者盈利多是套利,一般來說套利者可以達到50%左右的盈利水平。但畢勝也認為,主要的盈利絕非被套利者染指,巨大部分盈利都是被LME市場上的多頭,也就是幾家主要的對沖基金所獲得。

  「套利賺的就是手續費」,而這道手續就是把中國空頭的錢交到國外基金手中。

  又是國際炒家的陰謀?

  儘管客觀上套利者確實把錢「送」給了外國基金,但業內人士並不認為套利是什麼滔天大罪。

  常清認為,套利就是因為確實有利可以被人套,套利者也絕對無可厚非。周先生的話可以表示為什麼他們只能套利而不能獨享在國內做多的暴利。

  周先生認為,如果不套利,他肯定不敢在國內大舉做多。「因為銅價實在太高了,我們直接接觸的客戶已經儘可能的少用銅了。加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始終存在,銅價下跌的可能性真的很大。」周說。

  所以,國內很多人願意賣空銅,做套利者的對手。套利者也不得不在倫敦賣空。「因為我們要保護在國內的頭寸,而且,如果沒有中國大量賣空,銅價可能不會上升得這麼高。」周說。

  包括畢勝在內的很多研究人員都瞭解周先生暗示的意思,那就是對沖基金有意拉高國際市場上的銅價!前述麥戈理銀行、巴克萊資本認為國際銅供不應求的判斷主要源於「中國因素」、「中國的強烈需求」等等。

  實際情況卻可能並不是這些身為圈內經紀商的著名投資銀行說的那麼冠冕堂皇。儘管沒有足夠的直接證據,但是多數人士認為,LME期銅的價格受到一些大的對沖基金相當程度的影響,這些規模甚至在萬億美金以上的對沖基金有足夠的能量來「買」高LME期銅價格。

  而且,由於LME註冊倉庫中的庫存只有區區三萬噸銅,不可能滿足20萬噸的套利者有足夠的倉單用於交割,因此他們只能面臨擠倉(由於空頭持有超過現貨擁有量的期貨頭寸,在期貨合約到期前無法完成交割責任,從而被多頭持倉者逼迫下,不得不以對己方不利的價格進行平倉的行為),解決方案就是平倉出局,或者交納足夠的遷倉資金。


  然而,對套利者來說,這一幕同時也在國內發生。上海期交所的庫存甚至只有兩萬噸,不過這次在境外被擠倉的套利者同樣也擠了國內空頭的倉,國內的空頭被擠後同樣不得不認輸出局。這樣國內空頭的錢就通過套利的週轉被擠到了境外的對沖基金手中。


  而類似周先生這樣的貿易商認為,中國的銅需求已經「硬著陸」。通過提高國內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大量進口礦石、廢銅等途徑,實際的供需矛盾可能已向供大於求轉變。而國際炒家鼓吹的「中國因素」不難讓人感覺另有意味。


  另外一個重要的證據是,一貫相關性非常好的LME鋁、鋅等金屬期貨大多在今年3月份之後就開始不斷下跌,唯一堅挺且上漲的就是銅。而中國是銅的淨進口國,鋁、鋅等金屬的淨出口國。


  看來,這似乎又是一次針對中國的陰謀。倍特期貨人士透露,在最近LME期銅突破3400美元大關的時候,韓國一家著名跨國集團的損失在1億美金以上,其總裁親自上陣操盤,也是被斬得七零八落。該人士認為,這次的銅價高漲,更多的是歐美的對沖基金「謀食」了亞洲的「稚嫩」投機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