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隱喻的中國階層地圖:民眾缺乏階層認同

發表:2005-07-20 19: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瞭望東方週刊記者鄭焰/2001年之後,中央文件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了階層一詞;7月中旬,關於階層的話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10日在成都市召開的「和諧社會論壇」上,專家強調指出,當代中國已經形成了由十大階層組成的社會階層結構。

2001年,當「十大社會階層」的話題剛被提出時,曾經引起震動,而不久前,新華社全文發表了胡錦濤2月19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社科院與中共成都市委共同舉辦的這次論壇格外引人注目。

7月14日正午是修路民工老王和同伴們的午休時間。他們在北京陶然亭路的街邊席地而臥,頭頂上是刺眼的太陽,面前是塵土飛揚的工地。老王今年36歲,入行 20年,是資深的修路民工,「一天賺80元,每月結賬。新手的話,大約是40元左右一天。」老王說。「我們都住朝陽公園那邊,平房,有床,一個房間240 元。還好,還好。」白白的牙齒在黝黑的臉上極其顯眼。

沿這條路往西走是菜市口大街,從菜市口大街向南,可以來到北京有名的「上訪村」。如果向北走,可以到西單,那裡是高樓大廈與五光十色的商業廣告牌組成的現代都市場景,白領、金領、粉領出沒頻繁。

這是城市地圖隱喻性的一角。而在上述極具隱喻性的地圖上,這十大階層都有分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表明,目前中國已存在十大社會階層,其中「中間階層」佔 20%左右,「中低階層」仍佔人口的大部分。「該大的沒有大起來,該小的沒有小下去。這意味著社會結構的不合理不穩定,是當前中國諸多社會問題的結構性原因。」

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課題組組長陸學藝在7月12日的「和諧社會論壇」中指出,「和諧社會需要合理的社會階層結構」。國家民政部救災救濟司一位科級幹部看到這一消息時立即對照自己,「我原來以為是第一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但再往下看,這一階層是指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行使行政職權的領導幹部。我再往下找,發現自己最適合的是第五階層,辦事人員階層。」

按照階層劃分來看,辦事員階層是指協助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處理日常事務的專職業務人員。而他擔心自己如果不小心工作會被拋向社會底層,他說,他周圍的人對階層劃分都很有興趣。

「傳統中國社會有很強的平均概念,少有中國人願意露富,或是承認自己屬於上流。而平均化的社會是不存在的。適當的社會差別能促進社會發展。」上海市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盧漢龍表示,「無須恐慌階層差別。」

25歲的張小姐在一家知名外企從事公關工作,父母都是外交官。但是張對這些學者進行的劃分有不同的看法,「僅僅是淺薄的社會表象,真正所謂階層不應該這麼定義,這十種階層劃分只能說明社會上存在的工作種類,而有關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理財觀念,都沒有涉及。」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社會學家龔維斌在接受《望東方週刊》採訪時稱:「目前我國處於社會變革時期,人群之間的區別已經出現,並且日益明顯。同時,這一切又處在劇烈變化中,人們對自己的自我設定也在不斷變化。大家對階層身份還缺少認同感。」

按照中國社科院研究者的劃分,根據職業狀況,以及所佔據的組織資源、經濟資源和文化資源,當前社會存在著十個不同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經理人員、私營企業主、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個體工商戶、商業服務人員、產業工人、農業勞動者以及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人員階層。

所謂「社會上層」包括了第一、二、三、四類中的小部分人:比如院士級別的高級知識份子,資產過億的私營企業主,CEO級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大型國有企業高管,以及副部級以上幹部等等。這些人大約佔社會總人口的1%左右。

第五、第六類,以及一至四類中除了社會上層的那部分人,構成了我們現存的中間階層,即所謂中產階層,目前約佔總人口的20%,並以每年1%的速度遞增。

第七、八、九、十則構成了社會的中低層。這佔據了中國人口的大部分。這些人所佔有的組織資源幾乎為零,經濟條件較差,文化水平較低。其中農業勞動者階層佔社會總人口的42.9%。

龔維斌分析道,形成這一社會結構,既與中國目前市場經濟不完善有關,也與一些具體政策有關。比如城鄉二元體制,造成城鄉差距加大,戶籍制度限制人口正常流動;「農民就是農民,工人就是工人,但中國卻有農民工。這群人不能在城市安居樂業,造成了很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龔維斌說。

「我們需要平衡各階層間的利益關係。現在是拿的多的太多,拿的少的太少。」陸學藝說,「比如近幾年,知識份子叫苦的少了。但是農民、產業工人的收入卻相對減少了。有些人甚至失去了土地與工作。他們沒有分享到經濟發展的好處,這是不公平的。」

陸學藝在接受《望東方週刊》採訪時稱,「需要通過推進戶籍、就業、人事、社會保障等改革,調整城鄉、區域和就業結構,使農業勞動者階層逐漸縮小,社會中間階層的規模逐漸擴大,引導培育形成一個合理的開放的現代社會階層結構,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社會結構的傳統表述是「兩個階級,一個階層」,即農民階級,工人階級與知識份子階層。20世紀80年代之後,關於社會階層的討論,逐漸進入學術領域。

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動,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家都意識到舊的階級論不太適合中國實際。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對已發生巨大變化的中國社會結構做出較為科學的劃分,這是制定和實施正確的社會政策的依據。」陸學藝表示。

「2001年之後,中央文件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了階層一詞。」陸學藝說。尤其是胡錦濤「2.19」講話第一次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一併提出,明確要求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研究。

2005年2月21日,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的講話中強調:「要加強對社會結構發展變化的調查研究,深入認識和分析階層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人口結構、就業結構、社會組織結構等方面情況的發展變化和發展趨勢,以利於深入認識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條件下我國社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更好地推進社會建設和管理。」

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在走向合理階層社會時,需要清理階級鬥爭時代留下的,已經不為現代社會所接受的東西,比如更應該注重個人權利的保護,注重人權的維護,摒棄政府萬能的意識,需要建立服務型政府等。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