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偏遠山區的教育:貧困擋不住的希望(組圖)

發表:2005-07-22 01: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的東鄉族自治縣地處偏遠山區,當地人均純收入在879元以下,對於山裡人來說,讓孩子上學只能是讓家庭生活的負擔更加沈重。當地適齡兒童入學率雖然已達到76.8%,全縣仍有1000多名兒童沒有入學,其中大部分為女童。

孩子在地上習字的雙手,寫滿山區的貧困與辛酸。

下課時,孩子們在簡陋的籃球架下嬉戲玩耍。

由於教室空間有限,孩子們經常在操場上做功課。

河灘鎮10歲的馬小紅,放學後還要到耕地去背糞。

放學後的女孩,正在藉助窗外的自然光溫習功課。

孩子們坐在屋頂漏風的教室裡學習。

  圍牆是用泥土夯筑的,經過風打雨淋後變成了殘垣斷壁。沒有了圍牆的遮蔽,校園內僅有的兩間教室更顯突兀,屋子的門窗玻璃早已被山風吹落在地打爛了,屋頂由於年久失修張著口子……實際上教室已經變成了危室。這裡是東鄉族自治縣的天橋小學。

  校園內只有兩間教室和一塊不大的活動操場,那裡的一棵樹上用自行車輪轂和一塊木板搭建成的籃球架;天氣好的時候,還會看到孩子們蹲在操場上,為了節省自己的作業本和鉛筆或用樹枝或用手,在地上反覆練習寫字。

這種現像在當地的小學也是屢見不鮮。

  即使是這樣,黑暗的教室裡仍然擠滿了孩子---為了不延誤正常的課程,五個年級的孩子分別坐在兩個教室裡,老師採取複式教學的方式:講高年級的課程時,低年級的孩子上自習;講低年級的課程時,高年級的孩子上自習;老師和五六十個孩子就是在15平方米左右的空間裡,重複著這種迫不得已的教學模式。

  天橋小學僅有兩名老師,下課後他們基本不回家,只是在週末時兩人輪換著回家望一眼。簡陋的宿舍兼作為辦公室,被煤煙燻黑的牆壁上孤零零地張貼著他們兩人的照片和教師職責,按他們的話說這就代表著是老師的崗位。

  發生在天橋小學的這些見聞不過是東鄉族自治縣一些貧困小學的縮影。迴盪在大山深處的讀書聲與殘破的校舍,構成了山溝裡一道令人感傷的風景線。孩子們從沒失去過對學習的渴望,因為貧困是擋不住他們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的。


  攝影報導/蔣生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