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人的病態裝修心理

發表:2005-08-01 17: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裝修進入中國人的視野只有20年,但就這短短20年,裝修已經進入了中國人的血液,烙上了中國人的印記。我和你打一個賭:任何一張居家裝修的照片,我只要看一眼(不超過0.5秒),就能告訴你這是一個中國人的家,還是一個外國人的家。

我怎麼會這麼厲害呢?

新阿房宮現象

我住的這棟房子,入住時是新房,各家裝修敲敲打打的聲音前前後後持續了大約兩年。我以為從此就可以過上安靜的幸福生活了。

幾年之後一天,樓道裡傳來了衝擊鑽的聲音。一打聽,得知一戶人家把房子賣了搬出去了,衝擊鑽的聲音是新房主二次裝修發出來的。這之後,大樓裡時不時地又傳出裝修的聲音,或是發現電梯裡一塌糊塗,或是有拆下來的門窗、浴缸堆在走廊裡。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此刻,還能聽到遠處牆壁的敲打聲。

有過裝修經驗的人都知道,裝修是一件費錢、費時、費力的事情,如果說毛坯房裝修一下完全必要,那麼這些二手房的房主為什麼都會千篇一律地重新裝修一次?尤其是在我看來許多房子原本裝修得很不錯,稍加收拾完全可以直接入住,可他們為什麼還要把原有的裝修拆掉再重新裝修一遍呢?

太舊了?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房子住了一陣子,整體狀況下降了:油漆沒有光澤了,牆壁髒了等等。也確實,有些二手房不大修一下實在住不進去,再說,牆面重新粉刷一下也是完全必要的。不過我所看到的情況整個是另外一回事。以我左鄰右舍為例,衛生間是清一色的高檔TOTO產品,廚房和宜家最新的宣傳冊上的照片沒有什麼差異。這麼說吧,如果將他們家的標準定為「最低生活線」,那麼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就是貧困了。

可是新來的房主還是毫不留情地將原來的一切拆掉,我樓上的那家甚至把原來的窗戶也換了。看到被扔在垃圾堆裡八成新的浴缸、瓷磚、門窗,真讓人一時不敢相信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大量的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

風格不吻合?中國人裝修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嗎?幾年前流行賓館加會議室式的裝修,這兩年開始流行宜家,整齊劃一的北歐風情。上海的宜家離我家很近,我偶爾去那裡買個小配件,哪次裡面都是人山人海,人流量一點也不輸給大百貨商店,就是工作日也不例外。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宜家在國外是低檔商品,目標對象是實力不雄厚的年輕人和低收入家庭,所以宜家的傢俱總是在節省空間和利用空間上做文章,雙層床和沙發床正是它的代表作。

實際上,中國的絕大多數老百姓住房並不很寬敞,收入也有限,恰恰需要更多低成本、高利用率的傢俱供應商,只是宜家一到中國卻丟了價格只剩「風格」。根據我的瞭解,外國人其實更強調個人風格,不過他們是通過軟裝潢來體現這一點的,重點在窗簾、桌布、地毯、畫、照片、飾品、燈光等上做文章。

外國人也裝修二手房,但是和中國有兩個很大的不同:第一,外國人通常是原房主來裝修,裝修的目的是提高房子的吸引力,以便在出售時賣個好價錢。而在中國,前面的裝修,在二手房銷售中通常無法進入成本,「我不讓你出錢來拆掉就算便宜你了」。第二,順帶提一下,許多外國人裝修不像中國人請裝修隊,而是自己動手,美其名曰Do-it-by-yourself。外國人業餘生活過於單調,只能在這些低級的體力活中尋找樂趣。

那麼,中國人到底為什麼一定要把二手房重新徹底裝修一遍呢?

原因很簡單,中國人不喜歡別人用過的東西,哪怕再好也必除之而後快。

我的一位朋友在部隊大院里長大的。他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從外地的學校裡回家,問他父親:「你們單位又換頭了?」他父親大為驚訝,「你怎麼知道?誰告訴你的?他剛來沒多久。」「沒人告訴我。我只是剛剛進來的時候,看到你們單位去年才修過的新大門現在又在重新修。」

皮沙發情節

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的觀念,變化的一個特點是中國人開始大膽追求純粹的主觀享受。傳統的中國文化將享受當作罪過,你到故宮參觀就會發現皇帝坐的龍椅,儘管看上去很氣派,但坐起來並不舒服。正因為此,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沙發永遠也不可能被發明出來。甚至在沙發引進中國之前,連沙發的雛形都沒有。因此,中國人只能用音譯沙發(sofa)來稱呼這種又柔軟又舒適的椅子。

中國人居家觀點的這種轉變可以典型地從電視機的擺放高度的變化上體現出來。以前中國的家庭總是把電視機放在高於視平線的位置,觀看時必須抬著頭「瞻仰」,一晚上看下來肩疼脖子酸。而新的裝修理念無一不把電視機的「地位」降低到視平線以下。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注意裝修中的「人體工學」,但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依然很普遍,裝修的目的是炫耀這一指導思想依然是中國人裝修的主旋律。我將這種現象稱為「皮沙發情節」。

歐洲家庭使用皮沙發的不多,參觀他們的皇宮和貴族的城堡也極少發現那些奢華的房間裡有皮沙發,當然不是因為皮沙發貴他們買不起,而是因為:第一,與布相比,皮在印染上受到很大的限制,顏色很單調,不外乎紅綠黑白灰棕,色彩也很難看,還不能染花。第二,由於加工工藝的限制,皮沙發在舒適度上與布沙發仍有一定的距離。尤其是中國生產的皮沙發,迄今為止,我還沒有坐到過一款能稱得上舒適的中國皮沙發。最後,在清潔上,由於皮沙發不能拆下來洗,在清潔上也有麻煩。

儘管皮沙發有這些不足,但是在中國依然很受歡迎。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人認為皮沙發看上去要比布沙發「氣派」,而這種思想不過是中國人認為裝修的目標是為了炫耀而不是居住的觀念的一次無意識抬頭。至於皮沙發被認為比布沙發氣派,源於中國人相信,坐在動物的皮(最好是老虎皮)上面是一種權力的象徵。

中國人裝修病在哪裡?

現在我來回答文章一開頭的那個問題。我為什麼看一眼就能判斷出一張居家的照片拍的是中國的家庭還是外國的家庭?因為兩者之間的差異實在太大:

第一,中國的家裡沒有人。為了驗證我這個論斷,我找來所有我能找到的居家雜誌。果然,外國人的照片中大部分裡面有人,或者坐在沙發上,或者趴在地上,或者小朋友在玩遊戲。而中國人的照片裡沒有一張裡面有人,就是那些「名人家居」,大部分做法是將名人的一張單獨的照片「貼」在邊上。

我這個論斷另一個更重要的含義是,外國人的照片裡面即使沒有人,但你能明顯感覺到,照片裡的這個房子在拍照之前裡面一直住著人,而中國人的房子,給你的感覺是,在拍這張照片之前,裡面從來沒有人住過。所以一張照片,如果裡面沒有人,房子看上去又像是剛剛裝修完畢還從來沒有人住過,那就一定是出自中國的設計師之手。

第二,中國的家裡沒有色。中國人講究中庸,一般人害怕鮮艷的顏色,中國的設計師也不擅長運用。但是另一方面,敢於用色並不等於將家裡塗成大紅、大黃、大藍,因為,家畢竟是家,整天住在大紅大紫的屋子裡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得高血壓,用色的關鍵是如何把握紅花綠葉的平衡關係。比如,這樣的一個客廳,整個牆面是白色的,但是採用紅色地毯、紅色沙發靠墊、紅色的花瓶、再掛上幾幅紅色基調的畫。說起來很簡單,卻搭配得賞心悅目,那多半是外國人的家。

第三,中國的家裡沒有溫馨。大家只要稍加注意,就會發現紀念碑有兩個特徵,一是高高在上,須抬頭仰視方能瞻仰。第二,底座前總是有一段長長的台階要登,走得你氣喘吁吁、心跳加速,目標是讓你誤以為那是你見到紀念碑心情激動所致。

中國家庭裝修哲學和紀念碑的設計一脈相傳,要保持人在建築物面前的敬畏。所以一所房子,如果牆壁是花的,窗簾是花的、沙發是花的、桌布是花的,甚至連衛生間都貼著花的牆紙,看上去忍不住讓人親近,那準是外國人的家。

(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

摘自《看世界》2005年第7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