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難事故頻繁 誰的良知在泯滅?

發表:2005-08-21 05: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內容提要:礦難事故頻繁發生,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的礦難事故,跟去年同期相比,呈增長趨勢。在這些頻繁的礦難事故中,有多少人的良知在泯滅? 

一:靠礦難發財,記者領取封口費。

作為新聞工作者的記者,其主要任務就是客觀公正地報導新聞事件的真相,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導向。《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中國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活動中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它明文規定了對新聞工作者的六項基本要求: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三、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四、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五、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六、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然而,今天看了《河南商報》的一篇報導,讓我對如今很多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和良知產生了極大的懷疑。據《河南商報》報導:「汝州市小屯鎮五.二煤礦發生透水事故,據稱一人在此次礦難中死亡。礦難發生後,當地政府再次採取瞞報手段。但是,與7月31日寄料礦難一樣,礦難還是被新聞線人獲知並通知了媒體。媒體又通過手機信息傳播開來。」然後就是大批的「媒體記者」蜂擁而至,領取封口費。封口費的多少,根據記者所在媒體的級別來決定,「據楊主任稱,各個媒體分級別發錢:1.凡是自稱來自中央級大媒體的每人500∼1000 元,2.凡是自稱來自省內各大媒體的標準是200∼500元;3.其他市級媒體200元;跨行業、跨地區媒體每人100元。」據報導說,在此次的發放中,共有100多家媒體、480人領走了20萬元。

看到這樣的報導,或許你會震撼,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它確實發生了,讓人不得不對新聞記者的職業精神產生質疑;或許你已經麻木,對記者收取紅包、領取封口費這樣的事已經習以為常,因為這樣的事已不是第一次了,根據那位楊主任的介紹,「楊稱,汝州市太窮,在煤礦事故中這是最少的,與登封、新密二市的煤礦事故發紅包相比,是小兒科。」 法制早報記者王甘霖先生說,他所寫的99%的報導都曾經遇到金錢的誘惑,但他是堅決拒絕,把真相報導出來。王甘霖是個有良知的好記者,我也相信大多數記者也跟王甘霖一樣,在面對金錢誘惑和良知選擇時,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良知,選擇報導出事件真相。但是這一次在河南汝州100多家媒體、480人領走了20萬元封口費的事件,暴露出了也有部分的新聞記者的低劣素質。雖然這480人中,有2/3的記者是假的,那麼剩下的1/3的160個真記者,你們的良知在哪裡?你的職業道德在哪裡?每一次礦難的發生,都會有人員的傷亡,都會有無數苦難的家庭的淚水流淌。試問那些收了封口費的記者們,如果你們還有良知的話,你們的良心就沒有受到譴責嗎?那些在礦難中失去生命的礦工們的靈魂能得到安息嗎?那些因為礦難而失去親人的家庭會原諒你們嗎?

二:怕真相暴露,逃避追求,當地政府部門和事發單位瘋狂隱瞞真相。

《人民日報》7月16報導,今年上半年,煤礦特大事故死亡人數跟去年同期想比增幅超過一倍。為了遏制這樣的事故的頻繁發生,國安局的官員提出了靠企業 「自我約束」這樣一個觀點。企業的「自我約束」真的管用嗎?事實上,企業不但沒有「自我約束」,連某些發生了事故的政府部門也出面來隱瞞事實真相。如果企業真的做到「自我約束」,這樣的事故只會減少,而不是呈現增長的趨勢。說得不好聽,那些企業主,跟資本家是沒有區別的,他們追逐的就是利益的最大化,只要是有利益的,他們就不怕鋌而走險的。許多煤礦是長期超能力、超強度開採,甚至還有許過煤礦根本就是連無安全生產許可證都沒有的黑煤礦,這樣的煤礦,想不發生事故都難。

事故發生後,他們就想盡辦法來隱瞞事實,由煤礦與當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鏈條式的犯罪群體。有媒體記者來採訪,他們就拒絕採訪或者給紅包給封口費;有上級部門來調查的時候,他們就否認事實,隱瞞真相。「7.2」山西寧武礦難36名礦工死亡,只報19人,另外 17具遺體被轉移至內蒙古的三個地方。廣東省梅州市大興「8.7」特大透水事故發生後,礦主帶著主要管理人員到興寧市召開「緊急會議」,稱要拿出3億元 「擺平」事故,因未能如願,礦主及65名管理人員隨後後則選擇了「逃命」,而不是盡最快的速度搶救遇難者。河南汝州的礦難發生後,礦主不見了蹤影,市委的領導居然還出面來「擺平」事件,給記者發封口費。這樣的事件太多了,幾乎只要有礦難發生,就會傳出這樣的醜聞。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會簡直是「無惡不做」,官商勾結,共同作惡,禍害無窮。良知的泯滅,利益的驅使,所以災難才會頻繁發生。

三:事故當地商人希望事故多發生。

魯迅先生說,人的感情是不相通的。只要災難沒有降臨到自己的身上,他就是毫不關心的,如果災難降臨到別人的頭上後,對自己是有利益的,他就希望災難多發生。就像賣雨傘希望天天下雨,賣棺材的希望多死人,賣農藥的希望蟲災發生一樣,他們就希望多一些災難發生,這樣他們就可以多發些災難財。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的災難之上,這樣的人有良知嗎?

據《河南商報》的記者報導,他們在去採訪河南汝州礦難後眾多媒體領取封口費的事件的時候,也順便採訪了當地一家賓館的工作人員,他們稱,賓館就盼著市裡的煤礦出點事,問及原因,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笑稱,煤礦一出事故,大批的「記者」就要來,來了就要登記住宿,這對平時客源少、生意不好的賓館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礦難的發生,礦工的死亡,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這簡直是一個瘋狂的「笑話」,讓人聽了想流淚的「笑話」。前面說了,在前往河南汝州領取封口費的記者中,只有1/3的記者是真的記者,我想,那2/3的假記者中,應該大部分也是礦難事故當地的人。他們大概也希望礦難事故天天都發生吧,這樣,他們就不用上班,每天按時去領取 「工資」就行了。依靠礦難裡發財的人,他們不但是麻木的,還是瘋狂的。

當年,學醫的魯迅先生,因為看到電影裡,中國人在面對自己的同胞被異族暴徒砍死在刀下的時候,面無表情。這樣的麻木表情促使了魯迅棄醫從文,決定用文學來拯救國人的靈魂。可是,多少年過去了,他批判的中國人的劣根性,依然在一部分人中存在,他們不但對別人的死亡麻木,還希望多發生事故,多死人,這就是他們發財的機會。這樣的人,雖然他們沒有參與隱瞞事實的真相,但是在他們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良知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