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丟棄半個餅 老師撿起當眾嚥下

發表:2005-09-09 06: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位60多歲的老教師,為了教會學生節約,將學生扔進垃圾桶裡的餅子揀起來當著全班80多名同學的面吃了,這讓學生心靈受到強烈震撼。昨日,師大附中附工補習班理二班的80餘位同學經歷了一件讓他們終身難忘的事。

事件:老教師垃圾桶中揀餅

昨天早晨,同學們正在上自習時,他們的班主任張老師嚮往常一樣走進教室進行例行檢查。張老師突然發現教室門口的垃圾桶裡扔了半個用塑膠袋包著的餅子,他立即將餅子揀起來問道:「這是誰扔的?你們沒經歷過困難日子,不知道糧食的可貴。」當張老師的問話沒人回答後,張老師做出一個讓全班同學震驚的舉動,他說:「你們沒人承認那我就吃了」。然後,張老師就要將餅子放進口中。就在這時,那位扔餅子的同學站出來,並衝上講臺阻止老師。一位在場的同學說:「張老師和那位同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一人一半將餅吃了。」

反應:學生感動哭泣

昨日下午,學生們講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一位學生一連用很負責、很認真、很敬業來表示對張老師的看法。她說,張老師已60多歲了,曾擔任過師大附中的教導主任,做事很仔細;但張老師也很幽默,經常和同學們開玩笑,像爺爺一樣和藹可親。一些同學感動得低聲哭泣將對這件事的感受說了出來。他們大多以「震撼」、 「沈重」、「影響一生」來形容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

同事:以身作則的好老師

學校的其他老師談起張老師時也讚不絕口,他們說,張老師是一個平易近人、以身作則的好老師。他班裡的學生集體感強,而且高考成績經常名列學校前茅。

張老師為什麼會做出這樣一個驚人的舉動?張老師說:「這不是什麼大事,沒什麼,沒什麼。」他說自己是1960年參加工作的,當時正是全國困難時期,所以知道糧食的可貴。他說早上的事發生後,他告訴學生要懂得七個字:「做人、求知、上大學」。首先做人是最主要的,其次是求知,短期目標是上大學。

老師言傳身教讓學生節儉

由於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城市的年輕人大都沒有經歷過勞動的艱辛和生計的艱難,要求他們自覺或本能地遵守勤儉節約的美德,的確不太容易。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這位老師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自己的學生感受到了擁有傳統美德的感召力量。事實也證明這位老師的教育效果立竿見影,當這位老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一口一口地嚥下這個餅時,那位扔餅子的學生被老師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當場向老師承認了自己的魯莽行為。這位老師的教育過程,實際也是體現這位老師仁者襟懷的過程。

儒家始祖孔子曾說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說,僅僅用政令來禁止,用刑法來懲治,百姓會因害怕而避免受罰,卻沒有廉恥之心;但以德來引導,以禮來規範,百姓會因知廉恥而遵守法規。在儒家看來,用禮樂文化來培養人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意識,比單純用禁止、懲治來解決社會問題要好得多。「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惡而不自知。」道德教化之所以受到古人如此的重視,首先在於道德的感召力量,這種力量作用於人們的內心世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

這位老師的行為,在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顯得格外珍貴。

甩掉貧窮但別丟掉節儉

年近七旬的張老師當眾嚥下被學生拋棄的半個餅的舉動,對很多孩子來說顯得不可思議。揀起它與丟棄它,折射的是兩代人迥然不同的兩種觀念,它所表達的是美德傳承與摩登消費觀念的交鋒,在張老師俯身的那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我們不能認定,一個學生丟棄了半個餅,所有的學生都不知稼穡之苦,但目前的中小學生特別是城市裡的中小學生不像上一輩人那樣節儉則是不爭的事實,其中在部分學生當中還存在以浪費為時尚的錯誤觀念,這種趨勢值得人們深思。

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經歷了物質匱乏時期的成年人,當他們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再次體味上一代人所承受的生活艱辛,當自己經濟條件稍好的時候,便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從而助長了一些孩子的「大手大腳」行為。雖然,我們沒有必要要求如今的孩子,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將已經短小的衣衫修整後再穿,但有必要讓他們學習父輩的節儉美德,如果這些孩子將這種美德貫穿到自己的日常行為當中,必將使他們終身收益。相信師大附中的同學,將會終身銘記張老師的師德風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