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道德索求擴展 北京恐懼增長

發表:2005-09-17 00: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儘管共產黨數十年暴力催毀中國的宗教體系和反宗教的宣傳,以及目前的謹慎控制,在中國宗教仍然盛行和人們的精神索求在日益增長,這使得北京深深的恐懼宗教和精神道德的力量。

據國際先驅論壇報9月15日發表霍華德.福然奇(Howard W. French)的文章報導,在青海省西寧市有一座古老的道家寺廟,北山寺(Bei Shan Si),它坐落在環繞著這個老絲綢之路城市的群山中的一個峰頂上。每逢星期天早晨, 大批朝拜者攀登上山進入寺廟, 拜神燒香火或下跪沉默禱告。

文章說,仰望這華麗壯觀的1,400年的寺廟,沒人會錯過一串大而斑駁的官方字元,"西寧東部發展區域", 它相當清楚的烙下了國家唯物論者的痕跡,暗示了北京意識形態反對這個國家日益增長的對精神道德的索求。

文章質疑,為什麼在這個聖殿上展示這樣咄劣的宣傳, 有這個必要嗎?共產黨在中國成功的統治了五十六年, 經常以駭人聽聞的暴力催毀這個國家的宗教體系, 連同破壞了不計其數的寺廟、教堂和神祠。同時,數十年反宗教的教學,已使許多中國人深信宗教是無知的和過時的迷信, 它有點不適合於現代的和自信的國家。

但文章說,這種方法很有效,以致當談論任何道德問題時,今天的年青人經常平淡的描述,對比西方世界,中國"不是一個宗教國家。"

文章指出,這好像是說,中國人遺傳的對宗教冷漠,不但在今天,而且貫穿這個國家的悠久歷史。但實際上,中國人很清楚在這個體制內部, 為安全生存應支持什麼樣的觀點,宗教顯然不在其內。

文章還質疑,然而北京為什麼必須持續的嚴厲控制宗教, 甚至隔離像某一種致命的傳染病? 有時歷史原因支持了國家的反宗教姿態。據說過去, 宗教鼓勵宗派主義、盲信和政府最忌諱的, 混亂無序。

文章指出,在另一方面, 對宗教的這個態度似乎來源於共產黨深深的恐懼,以防任何獨立的民間社團湧現。甚至在今天的中國, 被標為經濟奇蹟般的增長, 宗教團體仍像其他任一種協會, 從像棋俱樂部到作家聯盟, 必須被官方認可, 實際上意味著北京必須小心謹慎的控制。

文章表示,中國西部對國家的敵意和懷疑使人們嚮往宗教, 西北的新疆在文化上遠離中國,如同中亞回教共和國,中國過去二個世紀通過征服和殖民政策加以控制。

西南邊的西藏, 1951年被中國軍隊佔領。西藏文化深深浸泡在佛教中,甚至面對北京專制的政治控制和加速的漢族遷移仍然如此。

西寧所在的青海省幾乎是法國一倍半大,人口稀少,在歷史上大多是西藏的一部分,北京長期使用來作為垃圾場, 設立大量的政治犯和其他囚犯的勞改營,並且核武器在此被測試。

然而, 這裡的佛教徒、道教 、基督教派(Nestorians)和基督徒、穆斯林,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 所有都和平和融洽的生活在一起,沒有緊張或互相的衝突。鎮挨著鎮,能看到這些不同的信仰,教堂,教會、寺廟, 在中國都有古老的根源。

文章說,對於中國這應是好消息, 但政府會很好的做新聞包裝, 它不願承認這個國家宗教的日益盛行和良好作用。

文章指出,據保守估計, 在中國有1億不同宗教信念的信徒規則的參加教會, 和至少1億是偶然的參加。從中國大城市可以證實, 在官方認可的教會教區擠滿了信徒,並且非法的家庭教會也急速發展, 或從鄉下,穿流不息的人們拜訪寺廟和神祠, 而且這些數字似乎只可能增加。

文章表示,在這一點上, 政府堅持從各個方面控制宗教似乎不可能, 甚至是愚蠢的打算, 隨時間過去只會積累怨恨。例如這個星期, 北京不允許國家任命的許多天主教會的主教參加在羅馬的一個會議。抵制羅馬教皇制度的官方中國愛國天主教協會公開指責這個邀請, 說他們對中國天主教徒"表示出不尊重"。

在上海大學的一位宗教專家李小平(音Li Xiangping) 說,中國有三次巨大的宗教浩劫,並補充說,據說原因主要在於他們的社會和經濟力量太大, 但真正的原因是他們影響了社會秩序。在中國, 除了國家和市場之外, 沒有第三種力量能被允許起這樣大的作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