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士後跳樓看學術水平誰說了算?

發表:2005-09-23 05: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9月14日,中科院高能所28號樓下,茅廣軍的屍體被人發現。之後,警方排除他殺。很多人難以相信,這個人緣極好、前途光明的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博士後,會選擇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這樣一個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中科院三年一次的考核,茅廣軍沒有通過被解聘,據說是文章數太少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讓他把房子交回,並一年內另找單位離開。」我不敢肯定這件事對茅廣軍選擇自殺有沒有關係,但這種做法卻值得我們反思:評價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發表文章數量究竟該放在怎樣的一個位置?

  一位學者曾記述了他在芝加哥大學做助理教授時,與該校一知名教授的對話---我問:「文章要有多少才可升級?」答曰:「據我所知,從來不計多少。」再問:「發表的學報聲望計多少?」答曰:「從來沒有想過。」再問:「多取幾個名銜怎麼樣?」答曰:「沒有誰管你的名銜。」「沒有博士也可升級?」「當然可以。」我再問:「一篇文章也沒有發表過,可以升級嗎?」答曰:「可以的。」我又問:「連文稿也沒有一篇,也可以升級嗎?」答曰:「那會比較困難,但要是你能多說話,表達你的思想,若夠份量,升級單靠口述是可以的。」到最後,我問:「那由誰決定呀?」答曰:「我們這些正教授……」

  實則在中國現代大學,也遠不乏以上的事例。1925年,清華大學籌辦國學研究院,擬聘四位導師。梁啟超先生向曹雲祥校長舉薦陳寅恪先生。曹問:他是哪一國博士?梁答:不是博士,連學位都沒有。曹又問:他有什麼著作?梁答:只有數篇論文,未輯成書。曹說:既不是博士,又沒有著作,這就難了。梁火了,說:我梁某人也沒有博士學位,論著作可算是等身了,但我的全部著作還不如陳寅恪寥寥數百個字有價值。接著梁又告訴曹,柏林、巴黎諸大學幾位知名教授都推崇陳寅恪的學問,清華不請,外國大學也會請他。曹雲祥聽了,這才登門禮聘。最後,陳寅恪先生不獨成為赫赫有名的「四大導師」之一,即便是國學研究院解散之後,也是清華惟一的文史兩系雙料教授,被譽為「教授中的教授」。

  但是茅廣軍的學術水平終究如何,在茅廣軍的去留問題上,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對茅廣軍「很滿意」、「你們送的學生如果都和茅廣軍一樣棒就好了」的評價是說了不算的;茅廣軍的導師卓益忠先生「研究方向發生了轉折,成果不可能出來得太快」的解釋說了也不會算;茅廣軍先生的師弟顧建忠先生「茅廣軍一直是拔尖的人物,理論功底極紮實,而且喜歡挑戰國際性的難題」的評價說了更不會算。

  那又是誰說了算呢?是中科協主席周光召先生曾指摘的「科學官」說了算,是不合理的科研體制說了算。

  我們總在說,要尊重知識份子。但是對於知識份子的尊重,並不能止於房子、車子、票子。這還太膚表,還遠遠未涉根本。只有做到對於知識份子主體性的充分尊重,才是對知識份子真正的尊重。所以,學術領域的事,必須由知識份子說了算,知識份子基於科學精神的制度安排說了算,而不能讓知識份子成為行政化科研體制的附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