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視新聞騙你沒商量

發表:2005-09-23 06: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電視圖像直觀生動,讓人有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但是,這正是電視有時候騙你沒商量地方。

  一位做攝像的熟手曾對筆者介紹經驗說,有一年他去拍攝領導抓春耕生產的新聞,按慣例這是要往上送稿的,但是上頭用稿時又有個先到先發後到一般不發的約定成俗。為了讓領導可以在上級臺亮亮相,也為了顯示一下自己的策劃,做了多年老記兼攝像並已經很熟領導的「前輩」對市長說,市長,你如果想在省台上露臉,就脫鞋子下田插幾株秧苗吧。那個市長果真「言聽計從」,脫鞋下田和農婦併肩插起秧來。後來,這條抓春耕生產抓得緊的新聞,果然在省台上播出。當然,十幾秒的片子中少不了那個市長的圖像。

  至於看到的一些領導或切豬菜,或種玉米、種甘蔗,或趕牛抓犁柄耕地,或挑一擔農家肥等等畫面,有時候不過是領導下鄉時順手試一下架式而已,可是被拍了下來,放到電視新聞上去,就成了我們日常中時不時看到的、真真假假的新聞畫面了。實際上,這等於是電視的假戲真做。

  而另外一種電視圖像卻又是真戲假做。比如,筆者看到一條抓捕的新聞,七八個警察蜂踴而上,快如閃電般衝進了玉米地,追上那個也在跑的犯罪嫌疑人,快速地將他撲倒在地,「哢嚓」一聲,犯罪嫌疑人就戴上手銬,圖像還拍了犯罪嫌疑人丟棄的尖刀提袋等。新聞播出後,讓人嘆服了警察的勇敢向前,同時稱讚了老記深入了生活。後來,筆者問拍這條新聞的那個年輕記者,答曰:「以前拍過同步現場,這次是重演的,警察還是那幾個警察,犯罪嫌疑人還是那個犯罪嫌疑人,情節還是那個情節,做得好看一點而已。」這種補拍的手法,在一些比較長的專題片或記錄片裡用一下,在屏幕邊上打上「重演拍攝」之類提示詞,也許無可厚非,讓畫面精彩一點、充實一點、讓人對事件過程看得清楚一點,也許無可厚非。可在短短十幾到幾十秒的一條新聞消息裡,出現幾個相關畫面,如玉米地、看守所裡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審問的畫面,便已足夠,又何必重演?

  我記起九八年長江的洪水,其間有一條新聞,是一個女孩抱在一棵樹上九個小時後被發現獲救。而據說畫面也是後來再補拍的,否則,當年的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非領不可了。果真如此的話也屬憾事吧。

  至於電視文藝演出時一些鼓掌的畫面,演出未開始之前為造氣氛,導演叫座上的觀眾先賣力拍手,由攝像拍下來,正式播時再適時插進去,多少人又知道呢?這也無關緊要吧。可一些騙人的廣告就可惡了。比如,個別增高藥廣告,第一個畫面是人站在地上,第二個畫面是人站在磚上,再用電視製作上最簡單的淡出淡入手法,便做成了吃藥增高的樣子了。如果採用三維特技製作,連磚也不必墊了。豐胸也如此吧,畫麵線條一拉,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是不是那藥的效果,天才知道。

  還有一種是去頭去尾的電視製作,同樣騙你沒商量。這曾引起某市一個政協委員的大反感。他參加水費是否漲價的聽證會時,他先站在體諒供水公司的角度上,說了一些話,然後他才按國人的習慣來了個「但是」,這「但是」的後面,才是他真正要說的話。「但是」後,他站在百萬普通百姓的角度上,不支持漲價。可第二天,他走到那兒,那兒都見有異樣的目光看他,他很奇怪。後來電視新聞專題重播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電視只剪輯了他「但是」之前的話。他成了地道的供水公司的支持者,而不是一分為二看問題的人,更不再是百姓的代言人。這使他很惱火,他本來就不太支持漲價,要是市民還認為他吃了供水公司的好處,那還了得?這位委員氣憤地說,以後在電視面前再也不講話了。

  沒商量吧,電視有時候騙你!

(Cathy 推薦/留園資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