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心神不定 大學畢業後北京的公務員生活

發表:2005-10-26 18: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工作幾年之後,你是否已經體會到了在北京生活的滋味?沒錯兒,人道「居長安大不易」,住在當代中國的都城,始知古人所言非虛,個中酸甜苦辣,或許只有與我一樣的外地人才有最深切的體會。下面我就從一個小公務員的角度,談談在北京的感受。

大學畢業那年,進京為第一目標,所以最終放棄了做記者或教師的夢想,選擇了進國務院部委當公務員。我的大學同學有的進了公司,有的去留學,有的至今還漂泊不定,我並不太清楚自己所選道路的優劣,但是並不後悔,因為每份經歷都是一筆財富。當然,我也不認為自己進機關算得上多明智,比方現在,除了一紙北京戶口,在其它方面幾乎一無所有。

首先沒有票子,這是最直觀的感受了。

同所大學畢業且能力差不多的情況下,比起在公司裡工作的同學,我的工資僅僅是他們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有個小師妹剛進殼牌就拿六千多,這還不算獎金和她的業務提成。在國有公司的同學工資比外企少,但其它福利和獎金仍要比機關裡多很多。還有一些人在網站、報社、電視臺做編輯,每個月至少也能收入四、五千。而我的基本工資為六百六十大元,就算上單位所發別的名義的收入,也趕不上其他同學平均數的一半。

據說在部委裡,財政部、審計署、海關總署等待遇要好得多,但沒聽那的人親自說過。部委裡待遇算得上中上等的外交部、商務部等,年輕公務員將來能有出國常駐的機會,在國外每月其實也不過區區 600美金,而且在大使館的小院子裡憋兩年或四年的滋味也並不如想像的那般好受。據說有的女外交官想孩子都想瘋了。

不要跟我說國務院總理、各部部長才拿四、五千元,他們出去擠公共汽車麼,他們差旅費自己掏錢麼,他們需要自己買房子麼?可是居然就有人像生活在真空裡,有位部長大人這樣教育年輕同志,現在錢已經不少了,當年每月才拿幾十塊錢,現在每月我連一千塊錢工資都花不了。您可別說,全國多少下崗工人一個月才拿幾百塊,不也活得挺好--我們可是將近20 年寒窗,這得付出多少心血、汗水和金錢,怎麼著也算個腦力勞動者了吧,我只要滿足起碼體面的生活水平沒錯吧。

更何況很多出身貧寒的家庭實際上是拿這點工資養兩個家,老家的人還以為能掙一兩千塊錢就是大富翁了呢,就像他們以為你進了北京就是當大官,就能給鄉親們辦大事了。但他們不知道,這是北京。所以有人提出,應該只招家庭條件殷實的畢業生當公務員,否則太窮了,不足以安心幹工作,也難免導致日後貪污腐敗。

其次沒有房子,這是很多人不敢結婚的原因,結婚成家後最要緊的也莫過於此。

1998年以前提到當公務員,起碼還可以分一套福利房,這多少可以抵消工資收入的低下。但現在這項最大的福利沒了。在中國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是舊規矩一刀切了,而新辦法並未考慮週全。處在改革轉型期的人們就不得不倒霉了。最新的分房政策規定,1998年以後進部委的可以按每平方米四千五買房子,超標的按周圍商品房價格收費。看來,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的人都有房子了,否則他們也不會推出這種絕戶政策了。按科級可以分六十多平方米算,即使可以貸款,首付也得需要六、七萬吧,這對有錢家庭來說不算什麼,父母支援一把就夠了。可對於大多數平民子弟出身進入部委工作的人來說,這個數字足夠讓他們撓頭的了。聽說有的單位,像北京的一些市直機關,將來賣給他們的經濟適用房大都在郊區像回龍觀、天通苑甚至更遠的地方,這就意味著每天必須要6點左右起床上班,晚上 8點到家,這樣一天有4個小時要用到路上。人一天能有幾個四小時啊,就這樣一輩子大量寶貴的時間就在汽車上消磨掉了。2003年7月13日,慶祝北京申奧成功兩週年之際,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對2008年奧運會時的交通展望得不錯,說市區內任意兩點間四十分鐘就能夠到達,如果真能實現,那可真是北京人的福氣了。不要到時候,人們都得去平谷、門頭溝買房了,那還叫住在北京麼?

再說說前途問題,毋庸置疑,在機關裡做事目前還屬鐵飯碗,但前途依舊渺茫。

只要你不出大的問題,能在機關混一輩子。尤其在部委,只要不太笨,退休時熬個正處、副司應該沒問題。但問題就在這,你要的是不是這種生活。我想大部分人還都是想幹些事業的,據調查,很多人離開機關首先並不是因為錢太少,而是對今後的發展空間看透了,感到前途無望才走。不管什麼職業,如果你一眼就望到了底,而且這個底並不盡如人意,那麼再待下去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一次, 我看到司裡剛退休的一位研究員跟路邊修自行車的人聚在一塊兒下棋,心裏頓時非

常悲涼,這不是我想要的未來。當然,我不排斥這種純屬個人愛好的娛樂方式。但如果瞭解了這老頭也勤勤懇懇幹了一輩子,而且還算干的不錯的,那麼就會對他成天騎破自行車買菜產生複雜的心理,而不是認為老人家老有所樂。

在部委憑個人本事應該可以干到局級,再上層樓就需要有相當的人脈了。自古以來,中國政壇的這種風氣一直鼎盛,外交部和北京市的高官背景則是典型中的典型。而在北京市直或者各區縣的機關裡,升職則更加困難了。有個小兄弟當了某分局的防暴警察一年多後,最近沮喪地說,工資少、任務重、名聲差、社會地位低,就是北京警察的生存狀況,一個外地人能幹到派出所副所長就不錯了,好位子都給當地的警察世家子弟留著了。

一條理想的晉升途徑是在中央機關干到一定級別,然後下地方去任實職,這樣就是豐富基層工作經驗了。可是沒有一個好老爺子,哪那麼容易也讓你按著北京-金州-大連-遼寧-再北京(?),這樣一路殺回來幹上政治局委員。

以上所說的都是做公務員的種種困境,其實話說回來,當公務員也有別處體會不到的好處。

在部委裡做事的確沒什麼實權,譬如一樣都是處級幹部,在有些部委當處長手裡沒錢,只負責幾個兵,幹著牛馬不如的工作,生活也不見得多改善,而當個基層政府的縣長則成了幾十萬人的父母官,一般都是當地的土皇帝。可是在部委裡,你所參與制定的政策往往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發展,與外國人談判時你更是為這個國家爭取最大的利益。這無論如何也是值得自豪的事情,這比多掙點錢有意義地多。所以,當有個遠房表叔說你在北京給村裡人安排個工作還不如我時,我非常認同他的說法,但並不覺得這有多虧。他在一個工地上當小頭頭,管料管人。

還有,目前公務員總體的社會地位還算很高,在很多地方還是可以得到足夠的尊重,比方遇到警察盤問暫住證的時候,你可以比他說話嗓門還高,而不用擔心被訓斥得像孫子一樣。在部委裡工作雖然有時候累的要命,但總體來說比起外企來還是要輕鬆些,付出一般也能得到認可,會在一定範圍內得到回報,人際關係也不像傳說中那樣複雜。

正如天上不會自己掉餡餅,如果對目前的公務員生活不太滿意,天不救人只好自救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事和壞事,所以權衡利弊,根據這幾年的經驗,覺得在機關工作的同仁們可以借鑒以下方式來保障和發展自己:

一、一家兩制,就是兩口子別都拴在公務員這條繩上。

兩人都當公務員,當然不會餓死,甚至十幾年下來,也可能生活的不錯。但想要沒那麼辛苦,過得比較舒適一些就沒那麼容易了。所以最好的家庭結構是,一個人在機關裡發展,另外一個人在市場經濟中打拼,一人當官,一人掙錢。這樣的家庭結構,退可守,進可攻。實在是一舉兩得的事。只要別出現官大了就瞧不起糟糠,錢多了就舍棄了原配這樣的事情,兩口子會有美滿日子可過的。生活中的榜樣是同樣是前邊那位前任足球城市的市長。

二、開闢多方位的發展空間,做公務員不一定就為了當官。

如果過去的年代裡,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麼現在,不想當總理的公務員未必不是好公務員。現在的國際政治新秩序中提倡多極化,人的發展也應該有多個成功的目標。總理畢竟只有一個,專家則多多益善,如果你能成為某方面的行家裡手,則無人可以取代你的地位。今後也可以在機關、大學、科研機構之間自由轉換。在目前中國的政治體制下,在機關裡做研究有個好處是佔有了非常全面的資料。國外的,國內的,公開的,秘密的,這些都能助你一臂之力。其實,這是國家應該做的工作,政府應該鼓勵廣大公務員用取得研究成果的成就感,來代替仕途上的成功。如果機關裡在這方面的評價機制再完善一些,有更科學合理的激勵手段,肯定可以提高廣大公務員的積極性和機關的工作效率。

三、辭職。(北京,7月15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