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禁提禽流感 傳言瘟雞味道鮮美

發表:2005-10-31 05: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近日先後證實內蒙古、安徽、湖南叁個省份爆發禽流感疫情,不過中國政府部門對於有關疫情的處理手法就受到外界質疑,中國民眾就批評官方通報疫情之時無一例外都是「當地禽流感疫情已經受到控制」,不過在疫情受到控制之前,國內民眾卻無從得到有關資訊。而在傳出有人感染禽流感的疫區湖南省,當地的知名論壇嚴格限制網民討論疫情。不過恰恰是由於政府資訊的不透明,各種猜測在網路上流傳。
據亞洲時報報導,10月19日,經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巴彥鎮騰家營村一珍禽養殖場發生H5N1禽流感疫情。此次疫情造成2600羽禽只死亡;24日,經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安徽省天長市一個村發生一起感染H5N1亞型禽流感疫情,500多禽只死亡;在25日下午收到國家農業部的通知,在湖南省湘潭縣射埠鎮灣塘村出現雞、鴨發病死亡的情況。據瞭解,共有687隻雞、鴨發病,當中545只死亡。銷毀的禽鳥共有2487只。

中國叁個省份在短時間內接連發生禽流感疫情,外間擔心中國的禽流感疫情形勢將會變得嚴峻,不過外界就批評中國政府並未吸取非典的教訓,對禽流感疫情的處理手法依然保守。國內有關禽流感的報導上,官方在通報有關疫情之時不無例外地表示「當地疫情已經受到控制」,有網民就此質疑:「為什麼我們總是要等到扑滅了疫情後才知道那個地區發生了疫情,姑且不說疫情是否真的已經扑滅,政府更應該即時通報疫情讓老百姓提高警惕……」而有網民就戲謔:「我們的政府總是很有效率的,我們才知道有禽流感,疫情已經扑滅了。」

有關批評並非空穴來風,有來自官方的資料顯示,十月中旬,湘潭縣射埠鎮灣塘村的雞、鴨出現發病死亡情況。當地相關部門立即派人趕赴現場調查,發現射埠鎮灣塘村和平組養禽戶共有15戶,存籠家禽687羽,其中家禽發病的有13戶,共發病死亡家禽545羽,雞182羽、鴨363羽。臨床初步診斷懷疑為禽流感疫情。不過湖南省的有關疫情卻直至10月25日才開始見諸於報導。

另外,據記者翻查中國衛生部、中國農業部網站,關於叁個疫區的情況同樣沒有詳情通報。

由於資訊欠缺透明度,有疫區以外地區的網民都表示擔憂,紛紛發帖詢問自己所在地有無疫情。而在疫區之一的中國湖南省,有關當局對疫情的處理手法就更加令人難以理解。在當地一個知名論壇上,有關禽流感疫情的討論被嚴格控制,有關帖子皆被刪除,網民也只能用迂迴的方式發不滿。不過正是由於當地政府的網路言論封鎖,有關湖南禽流感疫情擴散的傳言也在網路上流傳。

有人說:「昨晚我打電話回家得知家的雞,鴨死了,整個村的大都一樣,真希望沒有人感染.我家是湖南衡陽的.現在擔心的是農村沒有監測點,而農民以為只是普通的瘟疫,而捨不得把那些家禽丟掉。」

又有人說:「湖南新化農村的人都說瘟雞好吃,味道比其他雞鮮美。」

姑且勿論傳言是否屬實,不過有關部門應該知道,謠言止於資訊的公開,隱瞞疫情百害無一利。

外間此前指湖南出現有人感染禽流感個案,傳言正是來自網際網路。據有關報導指,25日晚,在湖南當地一家網站上出現了一則帖子,聲稱已經出現了有人因感染禽流感致死的病例。該消息稱,就在10月12日,射埠鎮一名10歲的小女孩因發熱致死,5天後,一名12歲小男孩也出現同樣症狀,並已經被指揮部送往北京搶救。27日,有境外媒體也刊登了類似的消息。

中國衛生部在2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否認湖南兩姐弟感染禽流感的傳言並不屬實,發言人表示2005年10月27號,湖南省衛生廳報告,該省發現了兩例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經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患者採集的標本進行的禽流感的實驗室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而目前,病人的密切接觸者,該村所有的村民及患者的省、市、縣鄉的醫療衛生人員均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但官員沒有交代,既然沒有發現異常情況,為何要搞大隔離並且封鎖消息,禁上採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