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中美紡織戰大贏家 薄熙來怎麼下臺?

發表:2005-11-12 08: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亞洲時報Emad Mekay撰文/11月8日,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和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Robert Portman)在倫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的諒解備忘錄》。至此,中美雙方經過七輪磋商最終就紡織品問題達成協定。

波特曼說:「這份協定既可確保貿易的穩定,又可控制貿易的增長幅度。這已經極大地滿足了國內紡織品製造商和零售商的要求,因為他們深知為不可預見的未來發展制定計畫很困難。」薄熙來也表達了同樣看法。他在中美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在紡織品上達成一致,為雙方的業界創造了可預見的、穩定的貿易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該協議達到了雙贏。」實際上可以顯然地看出,美國是中美紡織戰大贏家,薄熙來的所謂「雙贏」不過是為自己沒能真正達成一個對中國有利的協議找個台階下。

今年1月1日,全球正式取消紡織品貿易配額。這本來是中國具有優勢的紡織品大步走向世界的良機。但中國加入WTO報告書中的「一條尾巴」,卻讓其紡織品在走向全球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煩。中國加入WTO報告書的「242段條款」規定:直到2008年12月31日,進口方可在認定中國出口的紡織品產生 「市場擾亂」的情況下,對中國已經取消配額限制的產品重新施行數量限制。今年5月,美國以「今年以來中國紡織品出口美國劇增、擾亂美國市場」為由,對中國棉制褲子、棉制針織襯衫、內衣、化纖制褲子、化纖制針織襯衫、男式梭織襯衫和精梳棉紗等7種紡織品實施限制。同時,美國政府還對中國的合成纖維布、套衫、毛制褲子、針織布、胸衣和晨浴衣等6種產品進行設限調查。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狼煙四起」。中國在今年前5個月出口到美國的服裝增至8億件(套),造成美國19間紡織企業倒閉,導致2.6萬人失業。美國紡織團體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xtile Organizations)認為,中國應對此負責。美國政府指責,中國政府給予其紡織、服裝企業高補貼,使其利用低價優勢擊垮了來自孟加拉、印度的競爭對手;同時它們抱怨,美中貿易不平衡全是中國的錯,並不時以採取報復性貿易措施相威脅。它們認為,中國給製造業的補貼過高,屬於不正當的貿易手段,對美國工人的就業造成衝擊;而且,中國的農業、服務業並未完全開放,外資要想進入仍很困難。此外,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依然差強人意。美中貿易赤字去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620億美元,布希政府正絞盡腦汁思考著有效的「減赤」方法。

中美紡織品問題非常棘手,但雙方此番達成一致,一定程度上推動著兩國貿易走向正常化。薄熙來說:「我們並不指望通過一次成功的談判就能化解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但也不希望因為一宗貿易糾紛,就阻滯了雙方經貿合作的進程。」紡織品涉及到中國近1900萬人的直接就業及2000萬相關行業人員的生計,其中大多數屬於低收入人群,因此紡織業在中國是關乎社會穩定的高度敏感行業。

根據簽署的備忘錄,中美兩國在協議期內對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棉褲等21類產品實施數量管理,其中包括11個類別服裝產品和10個類別紡織品,其中16個類別為2005年一體化產品,5個類別為 2002年以前一體化產品。按雙方約定,該協議將於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於2008年12月31日終止。協議涉及的中國對美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 2006年的增長率為10-15%,基數基本上是2005年美國從中國的實際進口量。而2007年和2008年的出口增長率分別為12.5-16%和15 -17%,基數均為上一年度全年協定量。

對美國的製造商來講,這份協議絕對是個勝利,因為協議大大限制了中國輸往美國市場的服裝、紡織品數量。要知道,與2004年相比,協定中涵蓋的產品已平均激增了115%,其中服裝增長了 185%,紡織品為44%;而棉制褲子、棉制針織襯衫、合成纖維等產品增長甚至達到1,000%。

從6月17日的第一輪正式磋商開始,中美兩國就紡織品問題進行了三個多月的談判。當中美紡織品第七輪磋商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華盛頓進行時,中美雙方就中國輸美的襪類產品達成了一項協定。該協議將准許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核心」服裝產品實施遠比中國入世承諾更嚴格的配額,前提是必須有其國內企業的正式投訴。這些「核心」服裝產品包括棉制針織襯衫、男式梭織襯衫、棉制褲子、內衣、內褲等。

美國貿易代表稱,該協議涵蓋範圍廣,又有著三年緩衝期,將為中國、美國,甚至其他各國的企業營造穩定的貿易環境。若目前出口過大,中國可以「借用」明年的配額。另外,新協議明年元旦才開始實施,為進口商和零售商提供了一個應對期。

但中國官員表示,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差距很大(美國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中國的40倍),談判本應取得更好的結果。薄熙來說:「如果我們的紡織企業不能實現合理的出口,很多工人將失去工作,這遠比美國的人數要多。波特曼先生最後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但還不夠,按理應該讓中國的紡織品完全享受2005年1 月1日以後全球紡織品一體化的待遇。」

雖然紡織品談判達成協議,受到兩國業界的歡迎,但中國廠商的反應卻沒有預想般的熱烈。在他們看來,同自由貿易環境下的紡織品貿易增長率相比,協定規定的增長率太低。

波特曼承認:「老實說,這份協議對美國工人是個利好消息。」美國製造商貿易行動聯盟(American Manufacturing Trade Action Coalition,紡織業行業組織)的執行董事奧古斯汀•坦蒂洛(Augustine Tantillo)稱:「這是美國紡織、服裝工人的勝利。協定朝著糾正中國的不公平貿易措施、調整其混亂的紡織品貿易的方向邁出了必要的一步。」

美國紡織團體協會主席詹姆斯•切斯納特(James Chesnutt)說:「在該協議下,中國紡織品在未來三年都不可能大量湧入美國市場;美國業界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同時,他表示:「中國紡織品的威脅並未解除,而只是被拖延。」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戰略管理學及紡織品和服裝營銷學教授彼得•肯達夫(Peter Kilduff)贊成這個觀點,稱:「這就是氣球效應。按下去一處,必有另一處會鼓出來。」

一些中國紡織品製造商計畫將生產轉向東南亞國家,以避開配額限制。廣東省一服裝出口企業的銷售經理說:「粥少僧多,配額難求。我們同東南亞一些國家展開合作,已有一段時間。」

該協議將帶來什麼實際影響,中國的很多業內人士都還不肯定。浙江偉達製衣有限公司(Weida Garments)的經理說:「這份協議對我們來講,是好消息,因為它消除了買家們的長期疑慮。」不過,他表示還沒有看到協定的具體內容。而江蘇蘇豪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oho International)的總經理則擔心服裝業的未來發展仍會遭遇美國的限制。「協定規定,對協定外的產品,美方將克制使用242段條款。但以後的實際情況,誰都不好說。」

中國觀察家認為,協議有助於消除貿易的不確定性。江蘇紅豆集團(Hongdou Group)的高級官員楊順成(音譯)說:「企業最怕的就是政策不明確。這份協議至少讓中國的製造商與出口商瞭解到具體的允許出口數字及增長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