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拖拉是種病 有方法根治

發表:2006-01-19 00: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最新一期《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報導,美國德寶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做事拖拖拉拉也是一種病,而且有方法根治。

  約瑟夫•R•法拉利是美國德寶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人做事拖拉的傾向。他將那些喜歡把該做的事情盡量往後拖的人,稱為患有「慢性拖拉症」。

   做事喜歡拖拖拉拉的人全世界都有,遠比人們想像的複雜和普遍。根據最新研究,約20%的美國成年人是慢性拖拉症患者。拖拉症最常發生的地方是學校。尤其 在大學,交作業的時間跨度很長,不少學生總喜歡熬到要交作業的前夕才動筆,其實這樣做大大降低了學習效率。法拉利等心理學家認為,這是「慢性拖拉症」的一 種典型表現。

  法拉利教授將慢性拖拉症分成兩類。一類是「激進型」拖拉症患者,其特徵是有自信能在壓力下工作,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 以尋求刺激。另一種是「逃避型」拖拉症患者,這類人通常對自己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事情而遲遲不肯動手,或害怕成功後得到別人的關注。去年夏天在英國羅翰 普頓大學召開的國際拖拉症專家會議上,法拉利教授和其他幾位專家公布了一份關於拖拉症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總結了拖拉症患病率在澳大利亞、英國、秘魯、西 班牙、美國和委內瑞拉六國的比較。結果顯示,「激進型」和「逃避型」拖拉症的比例在6個國家的比例相當,其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也差不多。

  當拖拉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改變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比如在秘魯,準時赴約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而遲交作業被認為是情理之中的事。拖拉已經成為秘魯的社會準則。

   法拉利教授等人認為,治療拖拉症要趁早,在學校期間就改掉拖拉的習慣,是最好的選擇。「成功大學生活攻略」正是這樣一套培訓課程。該課程已經開辦了5 年,主要採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生每兩週上一次課,首先是聽導師簡單講解學習技巧,然後再運用一個特殊的軟體系統在電腦上實踐各 種剛學到的知識。在期限範圍內,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操作進度,但卻被規定一定不能超過期限提交作業,完成任何作業的期限都是嚴格固定 的。「成功大學生活攻略」的創立人布魯斯•W•塔克曼教授認為,做事拖拉的學生實際上是自己給自己設立障礙,「就像背著一包磚頭跑長跑一樣」。

  培訓課程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很多接受過培訓的學生都徹底擺脫了拖拉的毛病,畢業以後也很少有恢復惡習。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