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看中國

發表:2006-01-27 02: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聯結收聽

民工難討工錢回家過年

中國傳統新年將至,上週末出版的《泰晤士報》就中國企業老闆拖欠民工工資問題刊登了記者發自北京的報導。文章回顧了中國最近一些農民工為討要工資而自殺,因不堪凌辱而襲擊老闆甚至殺人的事件,然後說:

中國的民工有一億四千萬,相當於巴基斯坦的總人口,他們的汗水和勞動幫助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和第六大經濟體。他們離開鄉村來到城市,尋找工作機會。他們穿著骯髒厚重的綠色軍大衣,頭上捂著帶護耳的棉帽子,民工的身影不僅在中國的建築工地上隨處可見,他們也經常騎著三輪車出沒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運送煤炭、清除垃圾。

文章接著說:中國的官方數字顯示,百分之四十八的民工都被僱主拖欠工資。這對那些夢想著口袋裡裝滿現金,回家為家人準備豐盛年夜飯的農民工來說簡直是一場悲劇。這種現象也讓那些害怕不穩定因素失控進而威脅其統治的共產黨官員們感到擔心。

征地引發矛盾威脅農村穩定

上文說到農民工在城裡的處境,中國農村的情況也並不樂觀。特別是征地引發的矛盾已經威脅了中國農村的穩定。上週末出版的英國《衛報》報導了中國總理溫家寶就此發出的警告,文章說:

就在中國公布去年全國每天平均發生230起示威抗議事件的第二天,官方媒體報導了中國總理去年底發出的嚴厲警告。他說,地方官員非法徵用農民土地,不給合理的經濟賠償和生活安排,這種問題正在農村引發群體事件。溫家寶說,在土地問題上不能犯歷史性錯誤。

文章接著引用專家的分析談到了農村土地糾紛的原因:中國城市化的速度太快了,很多土地迅速變成了城市,而上面的人口並沒有跟隨這一過程轉變身份,結果造成三千萬農民沒有了土地,也沒有工作。另外,由於中國的土地都是國有和集體所有,農民只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權,因此也就沒有什麼法律保護。

突發事件增多令北京不安

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給很多人帶來了富裕的生活,但弱勢群體為此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高。幾乎每天能聽到或讀到礦難、環境災難或農民抗議的消息。據官方統計,去年全國各地發生的所謂突發事件達8萬7千起。中央政府對此十分憂慮。

據德國之聲報導,中國大小規模的抗議活動逐年增多。據官方公布的數字,2003年共有5萬起,2004年增加到7萬4千起,去年更達到8萬7千起。去年秋天,中國共產黨在中央全會上決定將維護社會公正作為今後5年的核心任務之一。按照中共的說法叫建立和諧社會。總理溫家寶在新近公布的一個講話中,警告地方幹部在處理農村動亂時不要犯歷史性錯誤,溫家寶指的是使用暴力。過去幾個月確實發生多起武裝警察槍擊示威群眾的事件。

不過,溫家寶的指示是否得到地方幹部的遵守,還很難說。過去的經驗表明,地方對中央的三令五申經常置若罔聞。比如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儘管溫家寶曾親自為農民工討工資,但問題絲毫沒有緩解。就在春節前夕,無數農民工仍在等待拖欠了一年的工資,無法回家團聚。

對中國問題專家魯道爾夫來說,溫家寶為農民工討工資也體現了中國體制的一個典型現象:「大家等待著賢明的君主,來為人民做一些事情。即使溫家寶真的關心這些下層人民的疾苦,也解決不了什麼實質性問題。問題的關鍵在於,各種力量應當可以被自由組織起來。不過,這當然不是溫家寶所能容忍的了。如果知識份子,律師來關注這些被剝奪權利的人,不管是工人、農民,還是其他的人,那麼中國的國家機器就會毫不留情地給與打擊。」

文章接著說,看來,中國政府不得不承擔只改革經濟,不鬆動政治帶來的後果。經濟改革中的弱勢群體沒有其他的可能性保護自己的權利。抗議事件增多也是因為中國的民眾越來越勇敢,瞭解的信息也越來越多。特別是網際網路的傳播。現在,中國的官方媒體也對某些抗議事件進行報導,原因就是抗議活動的照片早就被登在了網上。

中國的各種抗議示威迄今還不對中共政府構成威脅。民眾的憤怒還主要針對的是腐敗的地方官員。抗議活動迄今也主要集中在農村。不過,如果抗議浪潮逐漸蔓延到城市,就像上週深圳數千人示威抗議「封鋪」行動。如果這類事件增加的話,早晚會引起外國投資者的不安。而外國投資的明顯下降將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剎車,那樣一來,中國共產黨就將喪失其權力要求的最後一個合法性了。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