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難出頭 中國社會跨代貧窮漸成宿命

發表:2006-02-11 00: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大陸貧富不均問題嚴重,據調查,如果父母屬於貧窮階級,在中國當前失衡的教育政策下,子女要透過教育等手段來翻轉命運十分困難。

「不是我沒有努力,而是窮人的孩子幾乎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雖然才二十一歲,成都姑娘小陳卻已開始憤世嫉俗。

自父親在一九九五年病逝後,小陳與母親相依為命,每月靠著人民幣三百二十元的「低保金」維持生活。

低保金是中國政府發放的一種補貼,對象主要包括未成年、老年、重殘以及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的「三無人員」等特殊困難人員。

二零零五年八月,小陳在親戚資助下自四川大學畢業,卻在求職時四處碰壁,至今沒有找到工作。小陳說,「也許改變我命運的最大可能只有中彩票(彩券)……」。

北京「瞭望」週刊報導,成都市有關部門最新調查,當地公務員中,父母是「進城務工人員」的比例最小,僅佔百分之二點八,父母是「普通職工」的佔百分之二十六,父母是「公務員」的比例最高,達到百分之三十三點三。

據調查,當地公務員希望子女「當公務員」的高達百分之二十八,希望子女「當普通職工」的僅百分之一點五,希望子女「當進城務工人員」的為零。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員胡光偉認為,當前中國教育的公平性失衡,是造成「代際繼承效應」增強的重要因素。

據統計,二零零四年成都、重慶、西安城市居民的教育費用支出增長達百分之二十以上,遠遠高出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性支出的增幅。

據成都城市調查隊調查,教育支出已經佔低收入家庭消費支出的百分之十九,僅次於食品支出。其中百分之四十的低收入家庭認為,當前生活最大的困難是「教育費用高,無力承擔」。

報導分析,當前中國的城市底層族群靠個人努力改變命運的難度加大,子女透過教育、就業等正常管道進入更高社會階層的難度也愈來愈大。父母職業、家庭收入、家庭社會關係等因素對個人發展的影響明顯增強。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長石英則表示,當前中國社會階層分化的難題,主要是社會底層的人群日趨定型,缺乏改變自己命運的管道和機會,難以實現公正、合理、開放的向「上」流動。

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