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游水電拚命開發 青海農民更加貧窮

發表:2006-02-16 05: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守著水庫沒水吃,守著電站不敢用電;電站越建越多、群眾越遷越窮」,這是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區的寫照。中共中央黨校課題組調查報告顯示,黃河上游青海河谷的水電開發,已使當地民眾更加貧困,對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北京經濟參考報報導,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說,原本以為水電開發會促進當地發展,但多年開發的結果非常令人失望。

周天勇說,青海省東部黃河河谷水電開發流經共和、貴德、尖扎、同仁、循化、化隆、民和七縣,流域面積兩萬平方公里,人口一百零六萬人,佔青海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分布撒拉、回、土、藏等少數民族。

根據實地調查,在青海黃河河谷龍羊峽以下共計畫修建大小梯級電站十三座,裝機容量一千一百七十二萬千瓦,總投資預計五百億元人民幣。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水電站已徵用耕地一萬四千兩百畝,還有林地、草場、果園等,涉及各族農牧民八千八百人。

調查發現,今年水庫水位上漲後,庫邊許多農牧民進行二次搬遷,但國家補償很少,農牧民損失很大,越搬越窮。

周天勇說,水電開發已進行近二十八年,但黃河河谷地帶農民整體收入水平仍很低。

據統計,二零零四年黃河河谷農民人均純收入一千七百七十二元,比全中國約少一千一百六十四元;黃河河谷海東地區段城市化水平約百分之二十,比全中國低二十二個百分點。

青海的貧困人口多,貧窮程度深。目前,黃河流域貧困人口達二十九萬七千人,佔全省貧困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其中絕對貧困人口約十一萬四千人,佔當地貧困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

黃河兩岸農區十年九旱,畝產很低;許多少數民族農民家庭,因學致貧、因病致貧,陷入極度貧困。

調查組發現,許多農民家中坑灶一屋,屋內全部財產加起來不到兩百元。多數農民並未從水電開發中得到好處。

雖然當地政府極力減少貧困人口,但由於建庫失地、灌溉成本高、向外轉移的民族和語言障礙等因素,成效並不顯著,而且初步脫貧的農民因災、因病、因學極易返貧。

報告認為,雖然黃河河谷的水電開發促進電力事業發展,但這是一種沒有統籌發展,與當地經濟無關聯和隔離的開發方式。

周天勇說,從經濟上看,水電開發了,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但對於當地農民脫貧和發展沒有貢獻,甚至損害利益,造成群眾和幹部心理越來越不平衡,對建設和諧社會構成負面影響。

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