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MM:在上海打工更累 我還是選擇離開

發表:2006-02-18 16: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回矽谷已經一年多了,經常有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約我吃飯,非常好奇也非常誠懇地詢問我回國的經歷。

  記得剛回上海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回到了闊別7年的祖國。第一次和朋友去嘉裡中心旁邊的避風塘吃飯時特別高興:在美國可吃不到這麼地道又這麼便宜的中餐。回國的頭4個月像蜜月一般,覺得上海樣樣都好,心想這輩子再也不用回美國去,忍受新移民的辛苦了……」

  蘇小姐2001年從美國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畢業後,回國進入麥肯錫大中華區上海分公司做企業戰略諮詢顧問。「沒想到4個月之後,我就開始懷念美國。」蘇小姐說。

  在上海打工更累

  與國外相比,在上海等大城市的外企打工,工作時間更長,工作強度也要高很多倍。這是不少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回國的海歸們最強烈的感受。

  「在麥肯錫上海分公司工作,感覺肩上的責任比在美國大,更有挑戰性。比如給微軟或中國電信、聯想等公司做企業總部發展戰略,最大的感覺就是累,幾個月下來,身體透支得很厲害。同樣是為麥肯錫打工,我在中國的工作時間是我同學在美國工作時間的兩倍。」蘇小姐告訴記者。

  分析原因時,蘇小姐認為:

  第一,中國仍在發展階段,而美國經濟已相對成熟。這就好比馬拉松賽跑,你想追上比自己早起跑兩個小時的對手,自然會跑得很累。

  第二,西方的企業文化強調個體的重要性,個人利益第一,企業利益第二。如果問100個美國人,工作和家庭哪一個更重要?99個會選擇家庭。剩下的那個會被大家認為是工作狂。偶爾碰到需要加班的情況,老闆會很抱歉地對你說,不好意思讓你加班了,做完趕緊回家吧。而亞洲文化則強調集體的重要性,個人服從集體。老闆覺得你的時間都是他的,加班理所當然。況且中國人崇尚堅忍,很多人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卻也習以為常。很少有人僅僅因為工作時間長而辭職。大多數習慣了個人利益第一的海歸,被捲入到集體的漩渦中,在忘我地工作了大半年之後,都有一種失去自我的莫名失落。

  不能學以致用

  在國外學的專業到中國派不上用場,也是導致部分海歸離開的重要原因。

  為了成為一些國家的永久居民,不少留學生在專業選擇上受到了限制。比如在澳大利亞,只有會計、計算機等專業的碩士生具備申請該國永久居民的資格,市場營銷、金融貿易等專業均不符合申請條件。因此,會計、計算機成了中國留學生首選的專業。而目前在中國職場上吃香的恰恰是市場營銷、金融方面的人才,這類人員的薪資水平往往也較高。回國後,為追求高薪,不少海歸寧願放棄所學的專業。

  悉尼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的莫小姐在取得澳大利亞永久居民身份後回到了上海。由於出國前有過在房地產業界工作的經驗,莫小姐希望此次回國能重操舊業。然而,幾次面試下來,她發現海歸的身份並未給她帶來多少好處。「由於海歸的素質參差不齊,因此我們最大的優勢還是外語能力。然而從目前上海的情況來看,英語的運用還未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比如我面試的幾家房地產企業,對我的海歸背景並不特別感興趣。他們最看重的是工作經驗和對市場的熟悉程度。很可惜,我2000年離開上海,2004年下半年才回來,在這個行業的工作經歷中斷了。而這段時間恰好是上海房地產市場飛速發展的時期。」莫小姐說。

  此外,莫小姐還嘗試過英國文化處、匯豐銀行、露華濃等大企業,均因專業不對口而沒有成功。「現在迷信海歸的企業越來越少了。有過留學經歷,只能作為一種閱歷。它並不能為你的就業加多少分。」 莫小姐告訴記者,她目前的這份工作,與出國前相比,薪水只增加了不到30%。她打算過完「五一」就回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你完全可以預見到5年以後的生活。儘管上海這裡充滿了機遇,但變數也隨之增加。」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