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科學家自殺傾向升高

發表:2006-02-21 19: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年輕科學家中的自殺傾向正在引起關注,近年來中國不斷的追趕西方科學,年輕科學家壓力重重,進而引發自殺傾向。

環球郵報18日北京報導,據《科學》期刊的調查發現,在二個中國研究所中,近年來至少有四人自殺,還有其它企圖自殺未遂及對這個趨勢表示憂心的科學家。

17日發表的報告中,《科學》期刊描述了一位36歲的物理學家毛光軍(音Mao Guangjun)的事例, 去年9月他從自己的公寓四層樓上跳下死亡。

毛先生在北京的高能物理研究院快速提升到正教授位置。但在2004年,學院拒絕續簽他的僱用合同,並說他的研究工作有問題。他以後在航空大學找到了教師工作,但在就任之前自殺。

期刊說,"近幾個月來,毛和其它一些年輕研究員的死亡在中國年輕科學家中激起了強烈的不滿反映"。"他們的關注在於,那些急於超過西方的研究機構使研究員們生活飽受巨大壓力而難以承受。..。"

期刊說,中國研究院的高壓環境,特別對於那些從國外名牌大學獲得高學位以後回到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已成為網站上的一個熱門話題。

期刊還說,在中國精英機構工作的心理壓力現在幾乎像在西方一樣沈重。科學家張宗業(音Zhang Zongye)告訴期刊,"競爭不可避免的日益激烈"。

另一位科學家,39歲的吳建易(音Wu Jianyi)2004年從他的五層公寓的頂樓上跳下自殺。他是湖南省一農業科學院的植物育種專家。在進入學院後不久,他的部門被取消變成一個私有幼苗公司。據報導,他認為自己應該是研究員,而不是市場商人。

《科學》期刊說,,其它二位自殺的研究員年齡在39 和41歲,在吳先生自殺之前的二個月自殺身亡。期刊還引述建議,年輕科學家應該,"在激烈競爭的工作環境中,努力維持自己的精神平衡。"

對於心理健康的問題,中國遠遠落後於西方。在毛澤東時代,精神病學被公開譴責為" 資產階級欺騙科學," 並且今天仍然缺少大量的精神病醫生和心理學家。許多中國人不願意諮詢精神病醫生,由於傳統上羞恥於任何種類的精神問題,包括工作壓力。

在中國,自殺經常是一個忌諱的話題,並視為自殺者家庭成員的羞恥,而且自殺的問題很少被公開談論。但中國每年將近30萬人自殺,在年輕的中國成人中,自殺已成為最主要的死因。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