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識的中國買樓熱

發表:2006-03-05 10: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深圳樓市發高燒

中國房價飛漲香港人似曾相識,朋友說到深圳一個樓盤看樓後,不禁「自慚形穢」。

話說該樓盤為深圳華僑城,新春期間開盤後,每平方米二萬多元的價碼,在深圳來說簡直是「天價」,但對身懷大把銀子的買家毫無「阻嚇力」,一個上午便一掃而空。

根據物業代理的情報,樓價在幾天內上升到三萬多元一平方,以該樓盤單位都是二三百平方米的單位計算,買樓者一出手便是六七百萬到千多萬,而且大多數還是一次過付現金,直教我的朋友咋舌,驚嘆大陸富豪之多,把香港人都給比了下去。

朋友說物業代理告訴他這種情況並非個別,當然價位高如華僑城者並不多,但樓價在短短數月內升近倍的現象卻是頗為普遍,因為樓價增長如火箭上升,在深圳掀起了一股地產狂潮,人們心頭熱火朝天,似乎現在不買樓就永遠也沒有樓一樣。

我聽了不禁微笑,朋友實在太健忘了,十年前,香港人如痴如狂買樓(或炒樓)的悲壯場面,他怎麼可以忘記得一乾二淨?

香港樓盤狂飆時

自一九九四、九五年開始,香港的樓市就如坐上了長征一號火箭,一股勁兒往上衝,有個小單位在手的小業主們,看著自己的資產天天「升值」,無不笑得合不攏嘴, 「換樓」成了最時髦的遊戲,把自己住的樓以高價賣掉,拿了錢以更高的價錢買入更新(不一定更大)的房子--因為「升值潛力」比舊樓高,有時根本不考慮自己的收入是不是能負擔得起每月幾萬塊的供樓支出,因為只要樓價一直往上飆升,供不了賣掉也穩賺不賠。

新樓(正如今天深圳華僑城那樣)炒風更是波瀾壯闊,人們在大街上睡幾晚上排隊,為的是買一個模樣、材料完全不知道的小小單位,甚至只是為了一個有份挑樓的「籌碼」,事實上,樓是好是壞人們根本不關心,因為只要「抽」到一間樓甚至只是一個「號碼」,轉轉手便可賺個十來萬、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穩賺不賠--事實上當時的報紙上,天天都充滿了這類幾天之間賺上數百萬的「神話」。

一夜破滅富豪夢

那時的香港,就像現在的深圳一樣,一下子不知從哪裡湧出來一大批「富豪」,數百萬、上千萬的「豪宅」,僅憑地產掮客在電話上形容幾句:「富豪山莊海景高層1280空大單位,空價一萬二千八……」便可以一口氣買下來--什麼?你要考慮一兩天?當然不行!有很多人在等,你要不買的話,過三分鐘就沒有了!

那時的香港,家財千萬的」富豪」滿街都是--想想一個千把平方空(百來平方米)的」豪宅」動輒過千萬,連二三十年高齡毫不起眼的小單位也值三數百萬,從香港山頂望下來,香港在這」狂飆時代」的」富翁」有多少,真如東方之珠璀璨夜景的閃爍燈光一樣,數也數不清了。

後來怎樣呢?這故事的結局香港人人知道,一場金融風暴,把無數的大小」富豪」打入了」負資產」的深淵,多少人半生積蓄一夜間蕩然,還欠下銀行一身債,幾乎」永世不得翻身」。

大陸樓市燒多久

因此聽到大陸上人們為樓如痴如狂時,我只微微一笑,這一切的「豪氣」,這許多一擲數百萬面不改容的富豪們,在我們這些「過來人」眼中是如此的熟悉。

也許總有人會滔滔不絕地談中國人如何希望有優質住宅改善居住環境,「富起來了」的中國人是如何的有錢,市場需求是何等之大,樓房是如何的供不應求等等。

但這無數看來無懈可擊的支持論據,沒有一句是當年的香港人沒聽過的--大概也沒有一句是更早之前的日本人沒聽過的。

大陸的樓市將來會如何?會跟九十年代初的日本和九七年時的香港同一下場嗎?我的答案是怎樣?聰明的讀者相信用不著我多說了。

當然地產的「大好友」們會有一千個理由說我這是老皇歷,但對不起,要說服我,請先找個我還沒聽過的「利好因素」。

(BBC特約撰稿人 舒非撰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