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年無辜冤死醫院, 悲痛母親誓死討回公道

發表:2006-04-11 01: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叫胡七滿,是一位沒有任何經濟收入的中年婦女,我的獨生子胡璽,今年年僅十六歲,平日裡是一個聰明,活潑,懂事的男孩。就讀於明德中學高一,在校期間,一貫學習努力,身體健康,深受師生喜愛。3月25日下午2點,因為我兒罹患感冒,於是抱著信任、虔誠的態度來到著名的長沙市第一醫院門診就診,醫生驗血後,稱「正常」,不要緊。醫生當天只給兒子打了一針普通的治感冒藥劑,未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 孰料第二天早上(即26日)6點多,我兒子大喊口渴,並渾身冒汗,說很不舒服。我不敢大意,七點多就趕到該醫院看急症。醫生輕描淡寫的講昨天用的藥太過便宜,要換好藥方有療效。我們絲毫不敢懷疑醫生的分析和診斷,馬上就換了最貴的藥物,在急症室輸液期間,我兒子在我懷裡仍渾身是汗,病情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

輸完液,急症門診醫生便要求我兒住院,隨後卻被莫名其妙安排住了消化科。我們雖有遲疑但卻不敢對醫生的診斷有半點懷疑。在消化科的醫生安排做了心電圖之後,診斷結果竟然轉變成病毒性心肌炎,心理失常。我不敢想像身體一向健康強壯的兒子居然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從醫生口中正常的感冒轉變為聞所未聞的病毒性心肌炎。當日(26日)下午2:40分醫院即發出病危通知。

輸液期間病情突變,消化科又把兒子急轉到二病室心血管科,但我兒子仍然感覺渾身不適,且感覺更加難受。此時,我兒子也強烈要求轉院,但醫生講已請湘雅醫院的孫教授過來會診。之後,儘管我們多次反映我兒的病情嚴重,醫生仍然強行解釋說是正常現象。一次次的正常病況,卻使我兒的病情越來越危急,從簡單的感冒在極短的時間內轉變為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

直到院方拖到27號下午4-5點,才請來湘雅醫院的孫教授會診。教授吩咐要立即裝心臟起博器,但直到當晚八時許醫生才將臨時起搏器植入。我兒在這樣極度危險的情況下,醫院卻未派專人監護,28號臨晨5點多,我兒突然口鼻流血,我急得心急火燎,四處呼喊醫生,卻無半點回應。好不容易才在值班室找到了正在睡覺的當班醫生,向其反映之後,醫生磨蹭了很長時間,才懶洋洋的祛病房量了體溫,當時體溫顯示38.5度,醫生說是正常的用藥反映!之後,又若無其事的坦然入睡。兒子神情痛苦的對我說「媽,醫生是不是在拿我做實驗啊?「

我眼睜睜的看著我兒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極不正常。多次尋求醫生的救助,卻沒有一個醫生過來搭理!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就這樣,院方一直拖到上班時間,醫生見病情已經十分危急,根本不是他們一直所稱的「正常」病況,這才慌了手腳,著手緊急搶救。

然而,28日下午4點20分,我兒子終於沒能逃脫死神的眷顧。身為母親的我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從身邊悄然離去。此時,我心中的悲痛,不管用任何語言來形容都顯得那樣的蒼白無力,但我堅信任何一位母親都能體會其中的悲痛。而我們理應以救死扶傷為天職的白衣天使竟然不理不睬,態度冷漠,甚至還講:「這不關我們的事,是消化科轉過來的。」似乎在他們眼中只不過是又多了一個枉死的冤魂,人的生命,賤如草芥,無足輕重。但對我而言,他卻是我唯一的兒子,是我所有的心血和畢生的希望。

我兒自26號因感冒住院僅僅三天時間就這樣帶著全身浮腫,口鼻上的血漬和根本再也分辨不清的因痛苦而變形扭曲的面容不明不白的離開人世,世人最痛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為人父母的我們又怎麼能承受這樣沈重的打擊?就在兒子痛苦的閉上眼睛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我只覺眼前一黑,因為我的天塌了!

短短三天的時間就因「感冒「而送掉性命,這顯然與診療過程中醫院採取的醫護措施不力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具體體現在治療期間,病情診斷不確切,入錯科室,不當用藥和對病人的極不負責!

胡璽, 一個活蹦亂跳的花季少年,一個父母心中的乖兒子,一個師生眼中的好學生,就這樣悄然離去。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化為一縷輕煙,像一片輕飄飄的落葉飄零過這個悲涼的人世,彷彿不曾來過...

然而,醫院卻連個起碼的合理的解釋都沒有!!!

醫風醫德何在?公道正義何在?人間天理何在?

人間最殘忍就是生離死別,我的兒啊,願你在通向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媽媽至死都要為你討回公道…

註:請能提供相關幫助的熱心網友速與死者家屬聯繫.

家屬電話: 0731-4919045(晚上)

胡先生: 13574148671

胡女士: 0731-6191304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