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轉制學校招生「霧裡看花」 五一長假期間,不少家長為孩子擇校事煩心

作者:陸梓華 發表:2006-05-07 09: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五一」期間,于先生為就要讀小學的兒子擇校事煩心。原來,于先生最近看到這樣兩條消息:一是從今年起,本市所有公辦轉制學校將和公辦學校一樣,按照就近原則招收戶籍對口的學生;二是本市將於2007年底前完成所有「公辦轉制」學校的「關、停、並、轉」。公辦轉制學校的前景讓他產生了種種疑惑。

疑惑一 轉公辦,師資隊伍是否穩定?

將於今年入學的靜安區教育學院附校的一年級新生無疑是幸運的--從秋季新學期起,這所9年一貫制學校,將回到公辦隊伍。這意味著,學生每學期所需繳納的費用將從原先的1500元左右下降至100多元。然而,一些家長卻擔心,學校教學質量是否會受到影響?

疑惑二 轉民辦,誰說了算?

學校姓「民」姓「公」,究竟誰說了算?

學校改姓「民」,必須得有一定資質和實力的企業願意「接盤」。記者留意到,從去年起,本市先後有幾所公辦轉制學校被國內知名集團收購,而這些學校,在市民心目中都有頗高聲譽。「學校要辦出特色,才有可能接到企業拋出的橄欖枝」,一位校長坦言。「學校實行了董事會負責制後,日常教學管理沒有改變,但通過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接觸,我們的市場競爭意識的確強了!」

出於教學資源整體分配統籌的需要,在學校「姓氏」的問題上,比起學校自身,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的決定權更大。

疑惑三 家長如何把握學校變化?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正值本市中小學入學高峰,為了彌補公用事業經費投入的不足,公辦轉制學校應運而生,教育部門也給予其一定優惠政策,扶持其發展。

如今,它們面臨「轉型」,家長們的擔心並非多餘--若是學校轉為公辦,實行就近入學後,如何保持這些特色?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如何才能為更多受教育者共享?在政策的出臺和制訂上,有關部門雖然「站得高」,但也不妨放低視線,從普通市民的角度多思量。招生季節就要臨近,可不少家長對於學校的前途仍「霧裡看花」,他們想問,政策制訂和發布的過程能否透明,再透明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