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院校紛紛改名,考生家長「心驚肉跳」

發表:2006-05-12 00: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高考將近,不少考生和家長開始研究如何填報志願。最近,有網友發布了他整理的全國各地近百所院校的改名實錄,並配上了嬉笑怒罵的評點。
  
據《羊城晚報》報導,某高三學生家長張女士在研究這份「大全」後,自稱「心驚肉跳」,同時表示這本《全國院校改名大全》挺管用,最重要一點是能「驗明原身」。
  
改名之風由來已久,遠的不說,單說文革期間,為了表達革命熱情,名字改為「衛東」、「衛紅」,地名改為「紅旗路」、「曙光村」的不計其數。近年來,各地院校紛紛改名,你改我改大家改,結果是行業院校一個個變成了「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地市院校冠上了一省甚至地域性(如華東、華北)名字,學院紛紛升格為大學。對於改名,報導中稱有專家認為,其寄託了教育者的良好願望,從心理上和客觀上應當予以理解,一個有利的名字意味著有可能爭取到更多的社會資源。
  
但在大多數百姓眼裡,「長了一張名校臉」的越來越多,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的大學越來越多,看不出學校學科性質和特色的越來越多,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孩子就怕入錯牆(院校)」,面對如此真假難辯、良莠不齊的大學陣容,孩子及家長怎能不驚呼「心驚肉跳」?
  
從某種意義上講,部分院校熱衷改名暴露了部分院校浮躁盲目、急功近利的心態,也對高等教育的正常發展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滿世界都是「科技大學」了,真正的高水平「科技大學」也就必然被遮住陽光,甚至被淹沒。以至於考生們在填報志願時,就像是在趟「地雷陣」,不得不仔細辨認一番改名院校的「前身」,以防上了「疑似名牌」的當。
  
  大學不斷變臉,或許能帶來某些眼前的利益。比如忽悠來一些不明真相的學生,多拉一些科研經費,最不濟也能給自己掙點臉面,就像穿假名牌也能平添幾份氣宇軒昂一樣。但從根本上講,靠「變臉」求「富貴」,畢竟是痴人說夢。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報導中不更有專家說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上才是正途。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