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香港青少年對網上感情投入程度最高

發表:2006-06-26 04: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信息科技發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亦隨之而改變。一項調查發現,兩岸四地之中,以香港青少年對網上感情的投入程度最高,有部分青少年對於虛幻的網上世界有憧憬,希望與網路朋友發展長遠,甚至親密和曖昧的關係。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浸會大學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在穗、港、臺、澳四地進行一項名為「青少年網上親密關係」的研究。在兩岸四地共收回3,140份有效問卷,其中1,123份是來自香港。調查的研究對象是來自四地12至18歲的中學生,平均年齡為15歲的青少年,調查藉此瞭解青少年對於在網上結識朋友及在網路上建立感情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約一成半至兩成受訪者曾與不認識的網友發展親密關係,其中以澳門為最多,佔20.4%。其次是香港,佔 16.4%。而香港和臺北的受訪者對網上感情的投入程度,是四個城市中最高。

  兩岸四地中,有30%至50%的受訪者希望與網上結交的朋友發展長遠的感情;有40%成至45%的受訪者表示,在感覺溫暖時,很想觸摸對方。更有20%至30%的受訪者曾經幻想與對方發生性行為,當中持這種想法的香港受訪者是四地之冠;約5成的本港受訪者認為,網上發展的感情可以予人真實感覺。

  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及系主任趙維生稱,在網上建立親密關係主要受到幾方面因素影響,與家人關係差、年齡、學業成績表現較佳等。他指出,家庭關係不好是導致青少年在網上建立親密關係的主因,而青少年與家人關係惡劣,得不到家人的情感支持,便需要找途徑填補心靈空虛,網上交友便可提供多一個機會認識不同的朋友,希望從中得到支持及滿足。

  學生成績表現較佳亦是其中一項因素,趙維生推測,成績差的學生留在家中的時間短。相反,成績表現較佳的學生則會較長時間留在家中,接觸計算機的機會亦都較多。

  他又說,「相對臺北及廣州,香港社會是傾向開放的社會。香港社交圈的自由度遠不及網上的自由度那麼廣闊。」雖然不少受訪者對於網上的感情都比較投入,但他強調,本港青少年對於感情投入感最強烈,但自我保護意識亦是最強烈的。

  調查亦發現,香港受訪者每日的平均上網時間達到3.8小時,是四地中上網時間最長者。每日平均上網時間超過5小時者,香港受訪者有76%是上網玩ICQ、MSN,其次73%會上網找資料或看新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