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精子首次「造」出生命 引發巨大倫理爭論

作者:李秀琴 發表:2006-07-12 15: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老鼠實驗完成 男性不育症有望根治

  英國媒體7月10日報導,科學家首次完成由人工精子培育出生命的實驗,有6只通過人工精子培育出的老鼠活到了「成年」。如果這項技術能在人類身上繼續實驗取得成功的話,將有望從根本上完成對男性不育症的治療。此外,這項新技術進一步成熟的話,不僅同性戀者有望獲得自己的「親生後代」,個人也有望「繁育後代」。這項研究引起倫理道德上的巨大爭論。

  培育出7隻老鼠

  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10日出版的《細胞發育》雜誌上。實驗是在德國的一家實驗室中完成的。負責這項研究的卡裡姆·納耶尼亞博士現在已經由德國的哥廷根大學調入英國的紐卡斯爾大學,從事胚胎幹細胞的研究。

  納耶尼亞和他的同事們首先從雄性老鼠胚泡中提取出幹細胞,幹細胞是人體的「建築單元」,可以發展成各種人體組織。接著,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培養這些幹細胞,並對其中一種早期的精子細胞,即精原幹細胞進行標注。下一步,研究人員再將精原幹細胞從中分離出來,並置入實驗室培養72小時。接著,將精原幹細胞植入老鼠的卵子中,產生受精卵,最後再將生成的胚胎植入代孕的母老鼠的子宮中。研究人員指出,老鼠人工受精的機率非常低,有數百個老鼠的卵子被注入人工精子,其中只有僅僅7個發育成胚胎,並最終培育成7只小老鼠。出生後,一隻小老鼠很快死亡,其他6只在5個月後全部死亡,而老鼠的壽命通常為兩年。

  實驗意義重大

  儘管這次研究只能稱為「有限的成功」,並且尚未在人類身上進行實驗,但它為將來解決男性不育症提供了一種思路和科學依據。「從生物觀點上看,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有助於治療男性生殖系統疾病。」納耶尼亞博士說,我們可以通過手術的方法分離病人的精原細胞,在實驗室中設法使這些精原細胞產生具有生殖功能的精子,再將這些精子植入到患者體內。

  任何科學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從理論上說,人類不僅可以利用人造精子或卵子技術解決不育症等疾病,還可以幫助同性戀者生產出具有「雙親遺傳特徵」的孩子。更為可怕的是,男人(或女人)將可以用自己的精子和由自己幹細胞造出的卵子進行受精,不需另外一個人的基因參與就造出一個「單性繁殖」的嬰兒。因此,倫理學家稱,這將引發巨大的倫理衝突。

来源:辣椒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