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阻斷產卵通道 中華鱘撞壩而死(圖)

發表:2006-09-25 01: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三峽大壩蓄水以來,長江魚類的生存和繁衍仍面臨考驗。大壩阻斷了魚類回流產卵的通道,造成不少逆流而上產卵的魚類撞壩而亡。而長江珍稀水生動物白豚、白鱘、中華鱘、長江鱘、江豚和胭脂魚等,數量更是明顯減少,有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鱘數量更由過去每年五千條減至三百條。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湖北宜昌的中華鱘研究所主任劉燈紅介紹說,三峽蓄水成庫將影響到白豚、白鱘、中華鱘、長江鱘、江豚和胭脂魚等六種國家珍稀瀕危水生生物。劉燈紅說,自2003年三峽大壩下閘蓄水以來,長江水溫有所下降,泥沙量逐漸減少,河流週年徑流量改變。在夏季泄洪時,江水中的氧氣、氮氣等氣體含量發生變化,造成魚類大量死亡,泄洪越多的年份,對魚類的影響越大。由於「變江為湖」,許多適合急流生長的魚逐漸向上游遷移,進而改變了魚類種群的結構。

據悉,最重要的是,葛洲壩、三峽大壩的建設,阻斷了魚類洄流產卵的通道,造成不少逆流而上產卵的魚類撞壩而亡。據瞭解,中華鱘的生存空間已由原來的八百公里江段16個不同區域壓縮到一個面積狹小的區域,而其群體數量也從過去每年三千至五千尾左右,減少到現在的不足三百尾。

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魏卓博士也表示,三峽剛開始蓄水時,洞庭湖的水位下降一至兩米,目前水位已下降至五米,很多小支流出現乾旱、斷流,漁業資源越來越少。加上今年出現少有的汛期乾旱,很多水域的漁民現在已經很難打到魚。以前鄱陽湖到處都是刀鱭,現在已經難覓蹤跡。

  專家們呼籲有關部門除加大資金投入外,還應在長江沿岸再多建魚類自然保護區,加強珍稀魚類的繁殖保護工作。此外,在水庫調度時要考慮生態調度,儘可能減小對魚類和水生生物的影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