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版北京人在紐約 王晨:到美國後變的挺生猛

發表:2006-10-17 02: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If you love him, bring him to New York, for it's Heaven;

  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

  if you hate him, bring him to New York, for it's Hell.

  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作家曹桂林筆下的王啟明,從北京到紐約,從一個有妻子、有女兒的窮光蛋音樂家變成了一個沒妻子、沒女兒的富翁,最後淪為大西洋賭城幾乎身無分文的失敗者。十幾年前,這部《北京人在紐約》因為全面地描寫了赴美移民浪潮中北京人的故事,全景展現了北京人在紐約的生活狀態,而引起了轟動。

  從北京到新澤西,從新澤西到紐約,前世界冠軍王晨在幾年的時間內轉換了多種社會角色並在美國與男友結為連理。

幾年過去了,姐姐笑著問她:「你現在是不是有點《北京人在紐約裡面》王啟明的感覺?」

  王晨笑了笑,這樣答道:「我覺得,我到了美國之後挺生猛的。」

  1993年,19歲的王晨在七運會上一鳴驚人地殺入女單決賽,和當時如日中天的鄧亞萍爭奪最後的冠軍。儘管王晨輸了,但人高馬大、朝氣蓬勃的她從此揭開了自己在國內、國際乒壇輝煌六年的序幕。

  作為一個職業乒乓球運動員,王晨是敬業的,在國家隊的幾年裡,甚至可以說她有點球痴。以至於參加CCTV杯乒乓球擂臺賽時,當主持人蔡猛問她:「王晨,你除了打乒乓球之外,還有什麼愛好嗎?」王晨不假思索地回答:「除了乒乓球,還是乒乓球,我喜歡以乒乓球作為自己的職業。」

  作為張怡寧之前北京女隊的靈魂人物,作為國家隊中身材最高、打法最具實力、在同批隊員當中對韓國人保有最高勝率的主力,王晨卻直到退役之前才拿到一個團體世界冠軍。

  1997年44屆世乒賽之後,由於種種原因,處在「夾心餅乾」(前有鄧亞萍,後有王楠、李菊、楊影)位置上的王晨決定從國家隊退役。經過了兩年過渡期的等待,王晨就像電視劇中自信狂妄的王啟明一樣,對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充滿了期待和遐想,決定開始一次充滿刺激的人生嘗試。

  1999年,從國家隊退役兩年之後,王晨跟隊友賈貝貝、崔晨梅代表北京隊拿到了全國錦標賽的女團冠軍。打完團體賽後,王晨又飛赴德國打了兩場聯賽。從法蘭克福飛回北京,迎面而來的除了京腔京韻和她吹了二十多年的風以外,一張前往美國的特殊移民綠卡已經等候多時。

  2000年,26歲的王晨揮別了北京,踏上了飛往大洋彼岸的班機。她這一走,幾乎消失得杳無音訊,除了北京隊的隊友以及乒乓球圈子裡的個別人外,外界對於她這六年的瞭解無非停留在幾件事情上:一,加入了美國國籍;二,打了幾站公開賽;三,在美國混得還不錯。

  六年,不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本性、一個人的內心,但卻讓王晨在保留了特立獨行的個性以及北京女孩特有的「愛誰誰」的勁頭之餘,走下了輝煌的領獎臺,褪去了養尊處優的外衣,靠雙手和真心在紐約編織了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情。

  「乒」在美國

  「我姐姐在美國做皮件生意,出國前我真的想換個角色,不想打球了,差點連球拍都沒有帶到美國去。現在想想,幸虧帶了拍子,一到美國我才發現,喜歡打乒乓球的人還是挺多的。我們家鄰居就是一個乒乓球愛好者,剛到新澤西的時候,我就一邊做生意,一邊教她打球。」A型血的王晨,常常形容自己是一個敢說、敢做、勇於闖蕩的人,聯想一下她大開大闔的球風,記者覺得她的自我評價很到位。

  恐怕也正是在這種運動員獨有氣質的驅動下,王晨才能夠在美國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便過了語言關。其實出國前,王晨就曾想系統地學學英語,但朋友們都說在國內學的出去了根本用不上,發音很多都是錯的。王晨還真信了,就這樣不會說更不會寫地邁出了國門,到了新澤西就一頭紮進了社區大學苦讀。頭三個月,對她來說簡直是一種煎熬,但硬著頭皮學了三個月以後,王晨突然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人有時候就是環境逼出來的,跟我學打乒乓球的都是美國人,我必須學會怎麼和他們交流。就像我家那個鄰居,就是社區大學旁邊一個警察所的女警察,酷愛乒乓球,每次教完球以後,我都要和她好好聊聊,鍛練一下自己的聽力和口語。」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一次普通的比賽中,王晨遇到了給她在美生活帶來轉機的重要人物 ——JERRY,她現在俱樂部的老闆。酷愛乒乓球的JERRY很欣賞王晨的魄力和執著,他告訴王晨:「我有一個俱樂部,你可以隨時參加。」就這樣,到美國之後只用了一年的時間,王晨就大膽地謀劃著從新澤西的姐姐身邊前往紐約,開始一段白手起家的奮鬥之旅。

  住在新澤西,工作在紐約,王晨很清楚地認識到在美國這個機械化和電子化高度發達的國家裡「沒有車就等於沒有腿」。在國內的時候,王晨並沒有真正地學過車,只是托熟人辦了一個本。於是,她不得不在美國現學駕駛,考了三次後終於拿到了駕照。 「考下本來當時我就決定買車,買了一輛二手的TOYOTA頂級車,車況很好。看過車後,我就付了現金,老太太驚奇地問我:‘小姐,你能開走嗎?’我開著車就出了城,上了高速公路,我不開走誰開走啊?沒辦法,環境逼出來的。到了美國,我就想去紐約,紐約有國際大都市的魅力。」

  自信的王晨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安全地將車從新澤西開到了紐約,此後的三個月裡,她樂此不疲地繼續著這種往返於兩地,生活和工作有些脫節的日子。三個月後,王晨的駕駛技術已經不在話下了,這個時候,她決定正式搬到紐約,以乒乓球為起點開始自己新的事業。

  高度的物質文明,高速的生活節奏,高聳的鋼筋混凝土摩天大樓,在陌生而又充滿壓力的紐約,王晨頑強地生存著。為了生計,她教過球,從一開始50美金/小時到集訓的時候一帶就是二、三十個人,但最終,王晨決定另立門戶,不再與非洲冠軍穆薩合作。為了夢想,她搞過俱樂部,在紐約的富人區長島,王晨幫一個北京老鄉張羅過一個會籍制的俱樂部,但由於人氣不旺,王晨決定開一家以自己理念和名字經營的專業球館。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提JERRY這個善良、熱心的美國老人。七十多歲的他是一名財力雄厚的房地產商,酷愛乒乓球,每天都要揮拍練習。幾年來,老人從生活和事業兩方面給了王晨無私的幫助:哥倫比亞大學附近黃金地段的兩居住房,他以半價每個月1200美金租給了王晨;當王晨提出單干的時候,他又在曼哈頓上城的「超黃金地段」為她搞了一個兩層樓的專業俱樂部,每個月的場地費卻只有四千美金。

  日子就這樣在朋友的熱心幫助下和王晨自己的努力下一天天好了起來。到紐約兩年後,由於停車和交通阻塞等問題,王晨不得不將陪伴她從新澤西跨進紐約的愛車轉手出售,賣給了一個跟她學打球的美國人。後來,在球館附近,王晨還能經常看見它,那是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車雖然賣了,但以王晨名字命名的俱樂部卻在助手、前江蘇隊隊員高彥軍的協助下辦得紅紅火火。「俱樂部現在共有七張球臺,樓上三張,樓下四張。樓上是木地板,樓下的就是供散客用。不管是冬季還是夏季,場地費、電費,我都能賺回來,冬天的收入每個月能夠達到兩萬美金左右。教練現在主要是我和高彥軍兩個人,但我基本不帶課了,都是小高負責訓練。今年冬天,北京隊會去我的俱樂部訪問、訓練。」

  不久前,著名的網壇「壞小子」麥肯羅去王晨的俱樂部拍攝了一部DV短片的片段。在這部短片裡,麥肯羅打網球輸給了馬克·菲利普希斯,他就到王晨的乒乓球俱樂部來取經,希望通過乒乓球的訓練提高自己的手感,提高自己的網球技術。

  通過幾年辛勤的耕耘,性情中人王晨終於開拓出了乒乓球競技場外的別有洞天,在距北京萬里之外的紐約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也成功書寫了一部乒乓球版的《北京人在紐約》。

  「游」出來的愛情

  除了打球、教球、經營乒乓球俱樂部以外,王晨還擔任著美國頂級學府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乒乓球隊的教練一職。也許是出於某種巧合,哥大卻在無意之間成就了王晨和丈夫周閱的婚姻。

  「美國人都喜歡游泳,在國內的時候,我只會蛙泳,我看見美國人都游自由泳,於是就開始琢磨學,但是怎麼樣都游不好。有一天,我覺得自己要開口問別人才行,不然自己游不好。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游過來了,他是新加坡的,我就問他怎麼游自由泳。他說他也不會,讓我最好找一個游得好的學。我突然發現一個人劈波斬浪、噼裡啪啦游了過來,我想,要不就問問他吧。但仔細一打量,我發現他不太像大陸人,我第一句話就是問他,‘您會講國語嗎?’他站水裡說,‘我大陸的,西安人,我也是從教學光碟上自學的。’然後我們就開始聊了,他問我是哪個系的,我說我是哥大乒乓球隊的,他說好像見過我教球,還問我是不是以前的國手。」

  哥大的中國人圈子很小,而王晨的助手高彥軍和周閱也是好朋友,大家總一起聚餐、參加各種聚會。在朋友的撮合下,王晨和周閱兩個「大齡青年」也就慢慢接觸得多了。2004年7月美國公開賽的時候,周閱特別趕去看王晨的比賽,而王晨也不負眾望和昔日北京隊的師妹劉佳搭檔拿了女雙的冠軍。劉佳什麼人啊?熱心、心直口快,和吳雪一樣,都好做個紅娘。她看見周閱後就勸王晨,「不錯、不錯,你都這麼大了,別挑了,我也覺得他人挺好。」

  美國公開賽結束後,王晨又飛到德國去打了一個多月的聯賽。再回到美國時,正好趕上週閱一個朋友的婚禮,王晨就順理成章地和周閱一起去參加了,兩人的關係又近了一步。幾個月後,周閱取出了精挑細選,價值6,000多美金的「蒂凡尼」鑽戒向王晨正式求婚。由於雙方的父母都對未來的女婿、兒媳的背景和人品相當滿意,不久之後王晨就和周閱在紐約登記結婚。

  周閱,西安人,曾就讀於西安建築工程學院,現在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環境工程學碩士,並通過了全美專業認證的房地產評估師的考試。如果說在美國打拼的日子讓王晨體會到了乒乓球外的生存之道,那麼丈夫周閱的出現,又讓王晨接觸到了一縷大學校園生活的清新和熱血知識青年全新的感受。「我媽一直希望我能找一個有學問的丈夫,我和他挺互補的。他的性格比較外向,好動,很熱心、單純。結婚後,洗衣服都是我,做飯基本都是他,因為他手藝好。我從他身上學了很多東西,我告訴他,我是社會大學出來的,而他在學術方面比較厲害,社會知識比較欠缺,他覺得什麼人都特別好,特別熱血。我們倆在美國,收入上一點問題都沒有,靠自己活著,挺好的。最重要的是,他特別支持我打2008年北京奧運會,雖然到時候我已經34歲了。努力一把吧。」

  一紙國籍,改變不了王晨身上濃濃的京味兒,但一段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幾個特別的人卻讓她在而立之年依舊充滿活力地生活著。今年十月,作為北美洲的冠軍,王晨將參加女子世界盃的比賽,這是她在離開中國隊之後首次角逐三大賽。她還決定在參加完北京奧運會之後,申請體育特殊人才獎學金,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名正式學生,並和屆時學業有成的丈夫周閱投身房

  地產界。

  經歷了六年的風風雨雨,當初那個率性,甚至有些豁邊的北京女孩如今已在歲月的彫琢中成為了懷有「感恩之心」的已婚女人。在美國,王晨是幸運的,以乒乓球為紐帶,她受到了來自不同階層的好人的幫助。人們常說,「尊嚴來自於實力和人格。」剛到紐約的時候,王晨曾經提出過給搞房地產的老闆JERRY打打臨時工,有份收入。JERRY嚴辭拒絕了,他說:「不行,你是中國冠軍、美國冠軍,還是世界冠軍,我不能讓你當臨時工,你必須待在球館裡。」對此,王晨非常感慨,「在新澤西我帶了四個學生,我都有他們家裡的鑰匙,一共四把鑰匙。他們人真好,有時候教球晚了不讓我走,讓我就住在他們家裡。他們中有醫生、律師、警察,還有一個農場主。農場主是種辣椒的,每次我開車去他那裡教他打球,他都把汽油錢給我。」

  王晨說:「六年的美國生活,我學到了很多。我也同時感覺到,美國、紐約好是好,但未必適合每一個中國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