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乙肝學生進京維權 地方教育局要求遣返

發表:2006-10-31 23: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新疆乙肝學生來京維權 烏魯木齊教育局要求遣返

  從過激抗爭到理性訴求

  上週,兩名12歲的新疆少年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首都北京,此前,他們已得到確切消息,學校不允許他們繼續就讀,原因是他們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他們此次北京之行的目的,是約見部分在京媒體記者,希望通過輿論壓力迫使教育部門收回拒絕他們入學的決定。

  這一維權事件的產生和曝光,與一名叫陸軍的志願者和另外一個項目組有很大關係。但是他們宣稱,「我們參與事件,不單純是希望孩子們能夠順利讀書,更多的,是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們關注,讓乙肝病毒攜帶者被歧視事件不再發生,但現在看來,依然很難!」

  烏市教育局要求遣返乙肝病毒攜帶者

  與這兩個來京尋求媒體支持的新疆少年命運相同的,還有17名今年升入中學的學生。他們曾經決定要聯合將學校推上被告席,但是後來其中12個人以個人原因宣告退出訴訟。

  「孩子是無辜的,他們應該有上學的權利!」一位陪同新疆學生來京的人說,他不是學生家長,但覺得這件事情很不公平,而且很多學校都有乙肝病毒攜帶者,他不能接受新疆的現行決定。

  事實上,19個孩子遭遇退學,受到打擊的絕不僅是他們和他們的家庭。「我們更需要審視這個事件背後的事情,那就是,在當地受過高素質教育的教育部門工作人員對基本狀況的無知。」北京愛知行研究所負責人萬延海對《公益時報》說。

  事情並不簡單,烏魯木齊市市教育局和學校方面不僅讓學生退學,更是給予學生生源地教育部門發出一份公函,籠統地說這些學生患有傳染病要遣返。

  這種情況之下,生源地也沒有學校表示願意接收傳染病學生,因為他們更不瞭解實際情況。

  一位學生家長認為:「學校的態度與公函將這些學生拋離在社會之外了,他們做得很絕!」

  現在,這些被「拋棄」的學生,有的躲在外地親戚家不願回家見人,那些回家的學生也不敢出門,他們更怕受到歧視。

  無知還是歧視?

  對於學校拒絕乙肝病毒攜帶者入學一事,烏魯木齊市教育局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疆媒體採訪時明確表態:「為了幾千名學生的健康,教育部門只能作出‘責令退學’的決定。」

  「他們混淆了乙肝的傳播途徑和傳染期的認識」,義務代理律師張元欣對記者說,學校做出的退學決定,是根據自己對乙肝的理解拿出的意見,並不能認為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結論,此事值得商榷。

  張元欣來自新疆,接受7名學生家長的委託,無償為他們做代理。目前,訴訟官司已經被正式立案,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法院不日將開庭審理此案,但是否公開審理目前並沒有官方消息公布。

  「學校的認識,並不代表權威部門的結論。」張元欣認為,學校要求攜帶乙肝病毒的新生退學,違背科學,也有違法律。

  張元欣說,迄今為止,已經無法計算已看過那些寫有學生姓名的退學證明人數,本應屬於保密的個人隱私卻完全無任何密可保,學校的做法還違背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

  根據醫學常識,乙肝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性行為、受污染的針頭,以及母嬰傳染,醫學專家一直在向社會宣揚,乙肝病毒攜帶者傳染同事或同學的風險很小,除非有特殊接觸。

  對此,志願者陸軍表示,對病毒攜帶者的歧視,近年來隨著宣傳的增加與政府相關條例的不斷推動,在學校和企業中不但沒有減少,相反還有所加劇。

  他提出,很多的限制性規定,比如禁止病毒攜帶者進入食品行業以及市政供水系統等,使人們進一步混淆了病毒的傳播途徑。同時,大量突如其來的治療乙肝的廣告,加劇了人們對這種疾病的普遍恐懼。

  「這種狀況的出現,是可怕的!」陸軍堅持認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