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頻頻誘發地震

作者:王維洛 發表:2006-11-03 03: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三峽水庫蓄水以來,地震次數明顯增加

三峽大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2002年11月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三峽水庫形成。2003年6月1日,三峽水庫開始蓄水至海拔135米。從2006年9月20日22時起,又開始將水庫蓄水位升高到156米蓄水,到10月27日 9時50分,三峽水庫蓄水達到預定的海拔156米。在這一個多月時間中,三峽庫區發生能定位的地震145次,其中最大地震2.5級。

正當三峽水庫蓄水至海拔156米時,長江三峽鄰區湖北省隨州市三里崗附近,於27日18時52分04秒近發生李氏4.7級地震。28日下午一時又再發生強度為李氏4.2級地震。武漢、荊州、荊門、襄樊、宜昌、天門等地均有震感,其中天門震感強烈整個地面都在強烈震動。據報導,此次地震造成2218戶7763人受傷,損壞房屋1266間,緊急轉移人員3200人。隨州地震震級不高,但造成人員傷亡和房屋損壞嚴重,地震烈度應該較高,見是一次淺源地震。有人認為隨州地震和水庫蓄水有關,尚未得到中國地震部門的證實。

三峽地區自1959年以來設置地震臺站,監測記錄地震活動。從1959年到2003年6月1日,在三峽壩區及周緣地區內記錄到地震2910次。

但是從2003年6月1日開始蓄水至海拔135米,到2004年12月24日,在三峽工程專用臺網監測範圍內記錄到能夠定位的大於等於李氏0.5級的地震 941次,其中大於等於李氏2.0級地震32次,最大地震是2004年9月7日9時01分巴東縣兩河口李氏3.0級地震。另外,金子臺單臺記錄的極微震共 2862個。

將三個數字放在一起比較︰1959年到2003年6月1日(44年)地震2910次(每天約0.18次);2003年6月1日至2004年12月24日(1年半)地震941次(每天約1.6次);2006年9月20至10月27日(37天)地震145次(每天約3.9次)

可見三峽水庫蓄水之後,三峽地區測到的地震次數明確增加。可見三峽水庫會誘發地震。未來還有蓄水至海拔175米,甚至到海拔180.4米。誘發大地震的威脅越來越大。

二、三峽大壩安全,三峽地區的人民安全嗎?

三峽工程決策者認為︰三峽大壩壩址在一個完整的花崗岩岩體上,是相對穩定的地塊,本身沒有斷裂和破壞。庫區最近的地震斷裂處離壩址有39公里,地震點發生地震並傳到壩址來,地震烈度不會超過6度,而大壩工程設計是按照抗7度地震烈度設防的,所以三峽大壩是安全的。

歷史上長江並不是從西向東流的,而是從東向西流的。後來青藏高原抬升,大河從山脈的最軟弱處衝出,形成三峽峽谷,從而進入長江中下游平原,最後東入大海。所以在地質結構上來說,長江三峽是最破碎最軟弱的部位。三峽庫區多斷裂帶,著名的斷裂有︰郁山斷裂;黔江斷裂;咸豐斷裂;龔橋斷裂;建施斷裂;牛口斷裂;水田壩斷裂;荊門—南章斷裂;漁洋關斷裂;高家溪斷裂;仙女山斷裂;都鎮灣斷裂;九灣溪斷裂;霧都河斷裂;天陽斷裂;遠安東斷裂;遠安西斷裂等等。其中仙女山斷裂和遠安東、西兩條斷裂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都有活動。歷史上壩區有過6.25級的地震,1979年5月,秭歸還發生過5.1級的地震。

三峽工程決策者認為,三峽水庫誘發的地震不可能超過6級,震中距離壩址有39公里,所以地震波傳到壩址,所造成的破壞,不會超過地震烈度不會超過6度。三峽大壩是按照抗7度地震烈度設防的,所以三峽大壩是安全的。

關於地震有兩個重要數據,一是地震強度,一是地震烈度。地震強度是按照地震時釋放的能力計算,地震烈度是按照地震對地表的破壞程度劃分。一個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有不同的地震烈度,有代表意義的是最大地震烈度。震中破壞最嚴重,地震烈度最高,常以震中地震烈度為代表。

許多地震由於震中位置在地球深處,儘管地震強度很高,但對地表的建築物破壞不大、造成的人員傷亡也不多,因此地震烈度也較小。有的地震強度不高,由於震中位置淺,造成地表的建築物破壞嚴重,造成的人員傷亡多,因此地震烈度也較高。水庫地震多屬淺源地震,因此,即使地震強度不高,地震烈度也高,破壞嚴重。

三峽工程決策者所考慮的只有一個,就是三峽大壩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地震中是安全的。三峽工程決策者不曾考慮的是,三峽工程誘發地震時,三峽地區的人民是否安全?三峽地區的生態環境是否被破壞?三峽地區的房子是否會倒塌?三峽地區的道路是否會塌陷?三峽地區的坡岸是否會塌滑?水庫誘發地震,震源淺,即使地震強度不高,震中的地震烈度也會很高。比如湖北省丹江口水庫,1973年發生4.7級水庫誘發地震,震中烈度就高達7度,損壞房屋1900餘間,地面裂縫,庫區內產生滑坡。此次隨州地震,震級為4.2級,7763人受傷,1266間房屋受損。4.7級的水庫誘發地震,能造成震中地震烈度為7度的破壞。難道三峽地區發生水庫誘發6級地震,震中的地震烈度還是維持在7度不成?那時的地震烈度是8度甚至9度。這將是一幅怎樣的悲慘景象?又有多少房屋要倒塌?又有多少居民要傷亡?這一點,三峽工程決策者考慮了嗎?

參加三峽工程論證、但拒絕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上簽字的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學煜先生指出在三峽庫區發生多種災害的綜合後果。三峽建壩蓄水後,因水的浸泡軟化作用和浮力作用,將庫區兩岸的坡岸的穩定性減弱,促使老滑坡復活,形成新滑坡。從地質構造等條件來看,庫區存在著誘發性地震的可能性。一旦發生地震,道路塌陷,坡岸失穩,滑坡、崩塌的岩土進入水庫,形成湧浪。同時上游和庫區又降暴雨,形成大洪水,在地面又無植被保護的情況下,更容易觸發滑坡、崩塌。這種綜合災難,三峽工程決策者考慮了嗎?

作者為工程師,現居德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