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座地鐵站神秘封閉35年

發表:2006-11-25 05: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起點為蘋果園,終點為四惠東,這是一張完整的地鐵1號線運行圖。細心的乘客會發現,蘋果園站的標號為103,古城站為104,往東標號逐漸變大,那麼,101和102站在哪兒呢?

實際上,蘋果園站再往西還有兩個鮮為人知的地鐵車站,即102福壽嶺站和101高井站。因為當年修地鐵時這兩個地段的標號分別為52和53,所以,福壽嶺站和高井站又俗稱52號站和53號站。

兩站作為非運營車站,一晃就是35年。現在每天早晚仍有兩趟車前往52號站和53號站。這兩趟車為地鐵內部的通勤車,乘客主要是地鐵技校的學生和部分地鐵內部職工。昨日,記者對這兩個神秘的地鐵車站進行了探訪。

揭秘·乘客

技校學生早晚坐

時間:8:03從蘋果園開往52、53號站

乘客:除學生外,還有地鐵職工、家屬

昨日7時40分,記者坐一線地鐵趕到蘋果園站。這時,只見站台上站滿了背著書包、身穿校服的學生。有的學生手臂上還戴有「維護秩序」的紅色袖標。

一名戴袖標的姓李的學生告訴記者,他是福壽嶺站地鐵技工學校二年級的學生,每天早晨都會這裡等8時03分開來的通勤車上課,因為學校就在地鐵的邊上,距離20米左右。

 
地鐵福壽嶺站站臺狹窄,光線昏暗,安靜異常。

 
福壽嶺站藏身荒蕪樹叢中

 
站內台階

「本次列車為通勤車。」8時03分,開往52號站和53號站的列車準時到達蘋果園站,站台上的學生湧入車內,不一會兒車廂內就座無虛席,過道裡也站滿了學生。3分鐘後,列車到達52號站——福壽嶺站,車內的學生全部下車,幾節車廂內頓時空無一人。透過車窗,記者看到福壽嶺站的站臺非常狹窄,光線昏暗,牆壁斑駁,沒有指示牌,沒有地圖,也沒有漂亮的燈箱廣告。

列車繼續前行,記者順著車廂往前車,結果在第一節車廂內看到5名前往53號站——高井站的乘客。一位乘客告訴記者,他們是地鐵內部職工家屬。

揭秘·高井站

通道可以開汽車

俗稱:53號站

站址:高井一大院內

8時10分,列車到達高井站,記者跟隨車內僅有的另外5名乘客一起下車。窄窄的空蕩蕩的站臺異常安靜,地面上滿是灰塵,簡陋得不能再簡陋,圓拱形的頂還有兩邊的牆壁簡單地刷了一層白灰。白熾燈泡寒冷的光線從上面射下來,有的熒光燈棒已經破碎也沒有更換,不多的燈和凹凸不平的牆壁。才停留了十來分鐘,記者感覺有點憋悶,空氣明顯比地上潮濕,細看幾扇木門上面全是灰色的霉點。

平緩的水泥坡道一直延伸到地鐵的地面出口,長有700餘米。這個站內的空間明顯比其他站高很多,空曠得好像汽車也可以開進來。

「這個通道可對開吉普車和130卡車。」 一位曾經在值班室上班的地鐵員工告訴記者。

記者走出53號站時,只見進出口同為一個兩米多高的三面牆的拱形洞,並附有大鐵門。車站位於一個大院內,這時陸續有居住在大院的地鐵內部職工和家屬匆匆通過該扇鐵門,走進地鐵站。「53號站建在大院裡,戒備森嚴,如果不坐地鐵,是很難進去的。」一位乘客行色匆匆地說。

揭秘·福壽嶺站

車站藏身荒野中

俗稱:52號站

站址:福壽嶺,距地鐵技校20米

8時40分,記者因半分鐘之差,與返程的列車失之交臂。記者從大院內坐了一輛967路公交車,在模式口下車,請當地的一位司機帶路找到了位於福壽嶺的地鐵技校。在地鐵技校右側20米處,記者終於找到了一個顯得破舊的地鐵站。車站周邊是一小片荒蕪的樹叢,車站入口處的牌子上醒目地寫著「本站為非運營區,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的字樣。

記者順著台階進入車站,站內空無一人,安靜得只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這時,從警衛值班室裡出來一位工作人員。「此處是非運營車站,外面的人禁止入內。」該工作人員表示。當得知記者的身份後,他將記者請進值班室。值班室裡有個電視機,因為沒有有線信號,所以看不了。該工作人員稱,他姓陳,今年50 歲,是蘋果園地鐵站派出所負責52號站安全的民警。這裡共有4名民警,值一個班是24小時,然後會有人來接替。

「五年來沒有出過什麼事,也很少有陌生人來這裡。」陳警官說,每天早晚有技校的學生和部分地鐵的職工和家屬乘坐地鐵往返,除此之外沒其他的人進入,有時候會有一些地鐵的工人下到站裡檢查鐵軌。

民警·煩惱

有人違章蹭車 有人夏天納涼

「雖然這兩站地鐵為非運營區,但仍有部分內部乘客和一些非內部職工蹭車。」在福壽嶺站值守的民警老陳說,看到學生們可以進入地鐵站乘坐,周邊的部分村民也跟著學生們一起乘坐。「按地鐵的內部規定,這個車站是非運營車站,按規定是不允許外人乘坐的,但這些村民可不幹了,有的還以停水、停電來威脅,或搞個小破壞什麼的。」陳警官對此很無奈。

老陳說,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因為地鐵站下面特別涼快,有一些外來務工者都會闖進地鐵站,每當這個時候,他都會苦口婆心地勸說。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郝濤 本版攝影 首席攝影記者 吳寧

鏈接·面孔

從試運營到現在一守就是35年

53號站空蕩的站臺附近,有一間亮著燈的小屋,屋裡的鐵門是關著的,記者貼著鐵門聆聽,裡面沒有動靜。正當記者準備離開時,小屋裡突然傳來一聲咳嗽聲。 「屋裡有人!」一位身穿深藍色制服的老工人打開了鐵門。這位老工人告訴記者,他姓王,自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鐵1號線試運營開始,就被挑選到53號站工作。35年裡,同伴走了一撥又一撥,他始終沒有提出過離開,也就一直留在這裡。因為他家就在車站上面的大院裡,所以幾十年下來也沒覺得悶得慌。

記者在老王的小屋裡看到,外屋是一個電氣化的操作臺,上面有許多按鈕,裡屋是老王的臥室,裡面的陳設非常簡單,就放了一張床,床上的被子疊得非常整齊。

老王說,他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值守,雖然這個車站一直沒有對外開放,但每天早晚有兩趟通勤車開到站裡,列車在前方掉頭30分鐘後再返回,給住在大院裡的地鐵內部職工和家屬提供了方便。

老王說,蘋果園地鐵站之所以標號為103,是因為往西還有兩站,分別為福壽嶺站(標號為102)和高井站(標號為101),大家之所以又稱52、53,用的是當時修地鐵時地段的標號。

来源:北京晨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