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授警告:不能廢除中醫中藥(圖)

發表:2006-12-16 23: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怎樣對待傳統的問題,在中國歷來爭執不衰。近日,上海中醫大學慶祝建校50週年,請來德國醫學專家做講演。來自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多博斯(Gustav Dobos)教授發出警告說,中國不能自行廢除中醫中藥。多博斯是領導全德國唯一混合療法與自然療法專業的正牌教授。該警告的背景是10月以來,中國對告別中醫中藥的討論進入白熱化階段。

談廢除的背景

對中醫中藥的褒貶,今年以來在中國國內再次叫響。今年4月,湖南中南大學張功耀教授發表《告別中醫中藥》一文,稱「以文化進步的名義,以科學的名義,以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名義,以人道的名義」,有充分的理由告別中醫中藥。他在文中批駁中醫是「裝腔作勢,欺騙患者」,「推行異物、污物、毒物入「藥」」,「坑害患者,以嚴格的奇方追求奇效」,「並為醫生的無效施治開脫責任」。

張功耀是中南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本人曾當作赤腳醫生,用中醫原理為人治病。他的文章雖然受到界內人士的注意,但媒體並沒有對此作出過分反響。10月,他領銜發起《促使中醫中藥退出國家醫療體制簽名的公告》,引起軒然大波。中國衛生部明確表態反對,並說這是對歷史的無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則稱,「取消中醫」是「對科學的肆意否定」。

 89%的德國人同意中西醫結合

這些人相信中醫

顯然,多博斯的演講是對張教授極端立場的修正。多博斯認為,中西醫結合會給患者帶來很多好處。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他說:「當然不可否認,西醫發明瞭一系列拯救了病人生命的治療方式」,尤其在急救領域、突發事故和自然災害急救等方面,西醫的可靠性和救治效果無可替代。「雖然如此,西醫的侷限性仍是相當明顯。」生活工作壓力給健康帶來的疾病以及衰老過程中出現的慢性疾病等領域,中醫或中西醫結合的醫治方式顯然更為有效。

慶祝上海中醫大學50週年校慶的儀式上,多博斯教授說,西方社會對副作用小的治療需求很大,尤其是那些老年慢性病需要常年治療的患者。在德國艾森市的醫學院裡,德國醫生同中國同事一道對患者診治,中醫治療方式如針灸、中草藥、太極拳、氣功、推拿和刮痧等治療方式都能用上。

2005年,德國公布了全球迄今內容最廣泛的針灸調研。報告明確指出,用針灸治療腰疼、偏頭疼、頭疼等疾病,效果不是比單純西醫治療方式好幾,就是至少同樣好。多博斯警告道,在中國快速同西方接軌、全盤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過程中,將會有更多的人患上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其他因精神緊張壓力過大而產生的疾病。因此,假如中國在現在的時刻丟棄和忘卻古老中醫留給人類的經驗精華,實在嘆其可惜。此外,歐洲和美國的醫學界對中醫的熱情越來越大,很多醫學院開始研究中醫,許多診所開始引入中醫療法。德國著名的阿倫斯民調研究所(Das Deutsche Institut für demoskopie in Allensbach)200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經過中醫治療的患者中,89%贊同中西醫合治的方式。該調查還顯示,只對學院西醫有信心的德國人僅佔18%。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