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女大學生遭男友兩次強姦 懷孕後跳樓身亡

發表:2007-01-23 13: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6年12月13日下午5時,昆明一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四女生高淇(化名)從7樓的宿舍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22歲零7天的生命。青春的瞬間消逝引來無數嘆息和惋惜。

這名已經報考中科院研究生的女孩子,在給父母的遺書中,訴說自己兩次遭到強姦,「我沒有辦法承受身心上受到的玷污,我走了」。

「她沒有跨過這個溝」

在老師眼中,來自山東武城縣農村的高淇是個善良樸實的好學生。一名相熟的同學回憶說,高淇學習十分刻苦,立志考中科院研究生,每天去圖書館複習備考。此前沒有見過她與別的男生交往。她的突然離去讓周圍的人都一時難以接受。

由於「強姦」情節的證據有限,警方暫時未予立案。學校通過走訪調查,認為高淇與該男生是戀愛關係。學校有關負責人認為,這個悲劇是高淇的情感因素導致的,「她沒有跨過這個溝」。

有知情人分析說,兩人可能陷入了一種非常複雜的關係中,就算第一次確實是該男生以暴力脅迫高淇就範,而她出於種種考慮沒有報警;但第二次高淇再去他的宿舍,就說明她非常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可以確定的是,高淇發現自己懷孕後,沒有及時採取措施,也沒有告訴第三個人。

高母李風芹後來回憶,大約去年11月時,高淇好幾次在電話中哭著說想家,追問下卻什麼也不肯說。讓這位母親後悔不已的是,她當時並沒有多個心眼向學校反映女兒的反常表現。

直到去年12月12日,該男生不得已下向學校報告。在這之前,老師和同學都以為高淇的情緒異常不過是考研壓力太大所致。

校方說,在給高淇做思想工作時,高淇表示能夠處理好自己的問題,「但是她後來情感上出現了反覆和波動。」

「現在大學生都可以結婚,談戀愛學校怎麼干涉?」校方負責人說,學校只能在教育、管理方面盡到最大的努力,開設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戀愛婚姻等方面的講座和諮詢,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態。「她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悲劇。」

向校園性教育和心理教育追問

「是什麼使她選擇用最不理智的方式處理這場危機?」高淇之死令人扼腕嘆息。有人說,如此傳統、狹隘的「貞節觀」似與日漸開放和多元的校園氛圍格格不入。

還有人認為,在面對性侵犯、意外懷孕時,高淇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危機處理意識之弱,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孩。

拋去關於「強姦」的是非爭議,更多的人開始向近乎癱瘓的大學性教育和心理教育追問。

雲南省健康教育所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高級心理諮詢師趙白帆分析說:「從高淇的遺書和給老師的信中,可以看出她對性的認識趨於保守,認為‘逾越了界限就是骯髒的、受辱的’。」

這種觀念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家庭環境和從小接受的教育,「高淇出身農村,也許傳統貞節觀念在她的心中根深蒂固」。

但是,上了3年大學後,她仍然沿用這麼簡單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不得不讓人重新審視性教育的缺失。

「我們現有的性教育還是停留在傳統的德育說教、政治工作之類的模式。」長期關注青少年性教育的趙白帆深感在高校推行真正的性教育仍有很大障礙。

有一次,昆明一所大學醫學院欲邀請她去學校做一個性教育的講座,商談下卻發現雙方對「性教育」的理解完全相左。校方想告誡學生「不可以有逾矩行為」,而趙白帆卻希望現場演示如何使用安全套,醫學院院長大驚失色,最終未能成行。

這種欲語還休、遮遮掩掩的「性教育」強調從倫理道德層面訓誡學生「不可以」,卻不告訴學生如何防範危險,如何減少傷害。因此,一個既成的惡果就是,第一次被脅迫發生性關係後,也許出於害怕或羞恥,高淇沒有報警;而當她發現自己懷孕後,卻不懂得及時處理。

心理專家分析說,從後來兩人仍保持來往來看,高淇對該男生可能有一種連她自己都說不清楚的複雜情感,有對異性的好奇,有肌膚接觸的恐懼,而被玷污的受辱感最終佔了上風。「‘不可以發生!一旦發生,你就毀了’,這其實就是現有的‘性教育’給人的心理暗示。」

學校指派與高淇談話的3位老師中包括一名研究性科學的心理老師。高淇出事後,這位心理老師以「壓力太大」為由婉拒了採訪要求。她表示,在談話時高淇三緘其口,什麼也不肯說,所以「採訪也沒什麼好說的」。

儘管談話內容已不得而知,但趙白帆認為,從專業的心理救助角度來說,行政角色(副院長、班主任)的介入可能使得談話的效果適得其反。「一旦談話中出現了道德上的評判,可能會讓高淇自慚形穢,讓本已覺得羞辱的她心理壓力加劇,為證明自己的‘清白 ’、‘純潔’而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結束生命。」

趙白帆表示,高淇經過了怎樣的心理掙扎現在已經無法妄自揣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自殺不是突然的想法,而是在大家不知道的長時間內積鬱已久的。談了那麼久,還這樣堅定,說明她的自殺衝動很強烈」。

專家認為,在長達4個多月的時間裏,高淇如果找人傾訴,也許會緩解壓力和內心的鬱悶,獲得幫助,從而改變生命軌跡。但「她的性格可能比較封閉和偏執」。遺憾的是,親友和同學都忽略了她的種種變化。

「覺察到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心理障礙、需要心理干預也是一種觀念和能力,這需要心理健康的普及性教育。」趙白帆說。

趙白帆感嘆青少年生命意識淡漠,生命教育被忽視得太久。這種缺失,不僅是在大學,和性教育一樣,生命教育應該是青春期教育的一部分。

據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研究課題組報告顯示,有超過60%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自殺已成為15至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約佔死亡人數的26.04%。學習壓力、精神疾病、情感挫折、就業壓力是導致大學生自殺的重要原因。2006 年的每個月都有此類新聞見諸報端,僅在2月份,某農業大學短短10天內就有4名學生自殺。

「心理脆弱,加上生命意識淡漠,當然覺得自殺是最好的解脫方式。」專家呼籲,「高校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機制不該再是紙上談兵了!」

来源:中青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