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不要這樣的第一

作者:十年砍柴 發表:2007-01-26 02: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北京晨報》報導,到2020年,北京地鐵線路總長將達到561.5公里,有望成為世界上擁有地鐵線路最長的城市。

面對北京日益擁睹的交通狀況,地鐵線路延長、覆蓋面更廣,無疑將對緩解北京的道路交通壓力起到巨大作用,居民出行也將更快捷和便利。北京市民熱烈歡迎這一消息,但是否就因此「喜形於色」,我勸別高興得太早。總長度第一併不代表質量與服務等效能是第一,規劃者、建設者與管理者都需將使用者的乘坐體驗放在更加突出的方面來考慮。不然,數字第一寧願不要。

媒體在報導中用「有望超過」這樣的字眼,分明表示了對北京又即將創造的世界第一的欣喜心情,甚至是一種自豪感。

照說,首都北京好不容易又創造了一個世界第一,本人應該歡欣鼓舞、手舞足蹈才對。可是我絲毫也沒有感到高興,不僅因為我不住在北京,享受不到這四通八達的地鐵,所以有酸葡萄心理。而且作為一個中國公民,如果我要想住自己國家的首都也並非容易的事。畢竟,去年3月份人大教授張惟英的「進京門檻論」我還記憶猶新。

我所感覺到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第一都是值得欣喜和自豪的,北京不是被人評為中國內地生活成本最高麼?歐洲太空總署(ESA)公布的衛星數據曾顯示,北京汽車廢氣污染居世界之最,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廢氣污染沉積中心」。依我看,北京的交通發達程度在國內應該排第一,而擁堵情況恐怕也可以排第一。因此,並不是所有「有望超過」都是值得令人欣喜,上世紀我們大煉鋼鐵時,也曾「有望超過」英美強國,可是就算超過了又如何呢?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究竟是幸還是不幸?這是有了結果可見的事,不須多說。北京地鐵雖然還沒有真正變成全球第一,其結果如何我尚不敢妄斷論,但是不是值得如此的翹首以待,欣喜若狂,我持懷疑態度。或者說這樣的世界第一到底是好還是壞還有待時間來證明。

有人說,地鐵長只能說明地面交通負擔過重,不是什麼值得自豪的事情,此誠金石之言也!北京交通負擔過重,說到底是人口太多的緣故,人口太多說到底是北京的政治資源高度集中的緣故。政治資源的高度集中,一方面是政治資源發揮行政力量,形成舉國體制,舉全國力量建設北京,集全國資源打造北京。於是動不動就把特大項目,比如像亞運會、奧運會這樣的體育賽事放在北京舉辦,把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自然、社會資源往北京拿,形成資源聚集高地。另一方面,政治資源本身具有很強的吸附力,且在中國尤甚。於是大量的資源跟著政治資源走,各種資源不斷流入北京。其實,以北京自有的資源,要建成如此龐大的城市是不可能的。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都不願意呆在資源稀缺的地方,誰都想削尖了腦袋去享受北京的豐富資源。這就導致了北京人口快速增長,人口的大量增長又需要集聚更多的資源,如此,北京只能像麵餅一樣越攤越大,給本已很發達的交通帶來巨大壓力,地鐵也就越修越長,修出個世界第一來。北京資源的高度聚集既使北京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恐龍,也使有限的資源在全國分布不均衡,且越不均衡越容易導致北京繼續「做大做強」。按照北京這種開疆拓土的發展,用不了多久,人口就「有望超過」東京,成為世界上擁有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創造又一個世界第一。

行文至此,我已十分豁然:無論北京拿到任何一個第一,我都認為不足為奇!

眾所周知,中國人口眾多。數量上的第一十分容易辦到,例如世界第一長度的杭州灣大橋,可是質量誰又能保證也是世界第一?還是杭州灣大橋,竟出現有施工方「偷工減料」的報導。數字堆砌的世界第一,絲毫沒有含金量,寧可不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民主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