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釘子戶堅守兩年 殺死拆遷公司經理(圖)

發表:2007-04-26 23: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出事前10天,蘇州軋鋼廠退休工人馬海龍勸當地居委會幹部:「我弟弟老實,但他認死理,你們不要把人逼急了。 」

馬海龍不幸言中了。3月22日,他的弟弟馬雪明把兩名拆遷人員和一名街道幹部堵在家裡,將凳子狠狠砸向他們的腦袋。蘇州拆遷公司項目經理張金龍、幹部錢先莉當場死亡,拆遷公司職員陶小勇負傷逃出。

51歲的殺人疑犯是洋灣民主路165號戶主,蘇州「金閶新城物流園」白洋灣鋼材交易中心工地上的「釘子戶」,蘇州鋼廠高速線材車間工人。

最難啃的骨頭

3月21日,鄰居張虎英最後一次來到馬雪明家。和馬雪明一樣,她是這裡的「釘子戶」。從2004年底通知拆遷以來,當地住戶陸續搬走。今年1月,鋼鐵交易中心奠基開工時,工地上只剩下馬家、張家兩棟二層小樓,直面鋼筋、水泥,以及攪拌機、推土機的轟鳴。

「我聽說已經通知馬雪明要強拆了,就去問問。」張虎英回憶道。

馬雪明買菜去了,他的妻子楊根英和兒子馬春凌在家。楊根英確認,她收到了強拆通知。這位女人同時說:「我去搞點汽油,當場死給他們看。」

此後,張虎英再也沒見到馬雪明一家。

按照圖紙規劃,「釘子戶」的家將變成「蘇州地區第一座集現貨交易、電子期貨交易於一體的首腦型鋼材交易市場」 ,並成為蘇州金閶新城綜合物流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蘇州拆遷公司項目經理張金龍,就是執行人。「這個人不簡單。」曾經的住戶李盤金稱,「跟我們沒什麼廢話的,就是狠狠告訴你,快點搬走!」

馬雪明無疑成了張金龍最難啃的骨頭。有未經證實的傳言,3月21日晚,張金龍和馬雪明通過電話。但無從得知,一度激烈對立的他們談了什麼。

賠償,越拖越少

曾經的鄰居李盤金最後一次見到馬雪明,是在今年1月28日的「鋼材交易中心開工奠基典禮」上。其時,李盤金和大多數住戶已經搬走,這天來看熱鬧。

現場旌旗招展、貴客如雲。喜慶的人群中,面帶悲憤的馬雪明和張虎英顯得很不協調。馬雪明帶著他的一家,還捧著一份《蘇州市建設局房屋拆遷裁決書》。按照裁決,馬雪明必須騰讓所居住房子,否則將被「申請強制執行」。

按照拆遷公司通知的補償標準,每平方米土地基建補償2500元,市政府補貼600元,房屋修建費400元。另外,整體補償裝修費6萬-7萬。

住戶和拆遷公司的分歧集中在房屋面積上。拆遷公司只按原始房產證上的面積補償,但住戶們房子大多修建於1980 年代,此後各家都在自家宅基地上逐漸加修房屋。如今,這些房屋不能計入賠償面積。

「我拉住他,因為越鬧越沒好處。」李盤金說。他深知其中利害,「搬得早,補償還給你多一點;搬得越晚,錢扣得越多。」

李家的房子被拆遷公司評估賠償八十餘萬,但李盤金最初沒在拆遷協議上簽字。一週後,拆遷公司給李家的賠償協議上的數額卻變成了70萬出頭。李盤金找到經理張金龍,張金龍把她訓了一頓,「誰叫你去鄰居打聽消息的,早叫你簽字你不簽!」2005年10月,李家在拆遷協議上簽了字——10萬元沒有了。

「釘子戶」馬雪明的待遇可想而知。在2006年3月出具的裁決書上,馬家的賠償已經被定為48萬,扣除安置房款,馬雪明最後可以拿到12萬出頭。而馬家的房子,面積和李盤金家幾乎一樣。

在開工典禮上,馬雪明沒有理會李盤金的勸阻,他和張虎英高舉裁決書衝向典禮主席臺,試圖跪倒在來賓們面前。但被工作人員迅速拖走了。

在場多位人士證明:張虎英當時大哭,馬雪明沉默以對。

在熟人眼裡,馬雪明平時是個沉默寡言、喜歡認死理的人。「我們這些人裡,只有他專門研究了文件。」張虎英說, 「另外他兒子是大學生,幫他找了很多資料。」

有鄰居證實:馬雪明根本不讓拆遷公司的評估人員進屋。他要對方「拿出拆遷許可證和評估上崗證才准進門」。「他們從來沒把這兩個證給我們看過,但我們不懂,拆遷公司說怎麼辦就怎麼辦了。」一位鄰居說。

今年過年後,哥哥馬海龍曾經按照居委會要求去「做兄弟的工作」。馬雪明稱,他決心已定,要堅守家園。

堅守

馬雪明並沒有選擇告狀和上訪。他的同事李炳泉最後一次見到他,是在出事前1天早上。馬雪明低著頭走路,臉上是一貫的沉默。

「20日他沒來上班。」李炳泉說。這和16日的強拆通知有關,「我聽他們車間的人說,廠裡讓他先回去把房子的事情處理完再來上班。」

而在3月17日上午,張虎英遠遠地望見馬家小樓外來了一大幫人,足有二三十個。他們也不進屋,就拿著攝像機,圍著馬家拍了一通。

張虎英心裏一沉。從去年10月開始,張虎英和自己的父親開始堅守,他們總是儘可能地呆在房子裡,至少保持有一個人在。如此下策源於一次虛驚,當時張虎英正在外面辦事,突然接到朋友電話報信,張虎英和父親急忙趕回家中,「推土機都已經開到房門外面了,我爸躺到屋裡,他們才沒拆成」。

堅守的任務並不簡單,夜晚尤其難熬。經常會有磚頭飛進窗戶,或者半夜有人敲門。和張家相比,馬家承受的「意外 」更多——於是,馬家堆起了滑石粉。一是用來防潮,另外,「晚上可能拿來對付流氓」。

但現在馬家已被通知強拆,張虎英覺得自己的房子也保不住了。她專門跑到拆遷公司要說法。據她稱,經理張金龍看見她,高聲笑著說,「你還是來了?我告訴你,你再去買兩雙新鞋,鞋底跑穿了,還要來見我。」

張虎英再跑回馬家商量,這個身材矮小的男人愈發沉默,半天才說一句話,「他們這是要把我往死裡逼啊!」

殺戮現場,保不住的房子

3月22日,10︰20。蘇鋼廠線材車間重油庫當班班長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是馬雪明。他聲音低沉:「這下我真的不來上班了。」沉默片刻後又說:「下世再見!」隨後挂斷了電話。

十多分鐘後,張虎英聽見父親在屋外院子裡大喊:「殺人了,老四(馬雪明排行第四)殺人了!」張虎英跑出院子,看見警車已經開到了馬雪明家門外,警燈閃爍中一大群人把房子圍得水泄不通。一個頭上流血的人坐在一邊打電話,那是拆遷公司工作人員陶小勇。

張虎英沒有看見馬雪明,她隱約看到楊根英,在警察們的簇擁下,被戴上手銬。馬家的孩子馬春凌也被警方帶走。

此時,拆遷公司經理張金龍和街道幹部錢先莉已被救護車送往醫院。「砸得不成樣子了,送來的時候就不行了。」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一名工作人員回憶。

醫院的工作人員稱:兩人的眼裡有石灰一類的粉末——滑石粉發揮了作用,當地的居民傳言:陶小勇戴著眼鏡,保護住了眼睛,得以從後門逃出。目擊者稱,從拆遷公司項目經理張金龍等3人進入馬雪明家,到陶小勇逃出呼救,其間不過20 分鐘。進入馬家查看過的馬海龍稱:廳堂裡桌旁椅子是拉開的,桌上有茶水,證明事前雙方曾經有最後的交談。此前,馬春凌自己打電話到當地派出所,「我爸爸殺人了」。

出事後數日,張虎英看見幾名法醫腳套膠袋進入馬家,隨後拿出一隻凳子和兩隻鐵皮小水桶。據傳,這就是馬雪明當時所用。

又過了半個月,馬海龍接到拆遷公司通知,要他去弟弟馬雪明家把東西收拾了。馬海龍趕到白洋灣,孤零零的房子前,聚了五卡車的人。沒有人說話,就那麼站著,馬海龍在一片寂靜中把傢俱什物一一搬出。所有的傢俱裝了不到一車。

馬海龍禁不住掉淚,他搬出的被子都是白色的被面,「老四家的被面,都是到別人家喪事上揀的白布回來縫成的。他老婆下崗,兒子讀書,從沒過什麼好日子。」

另一個「釘子戶」張虎英站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卡車載著傢俱揚塵而去。她背後挖掘機的巨大噪音響起,「釘子戶」馬雪明曾經的家,這棟曾被堅守的兩層小樓,就轟隆隆地塌了下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捐助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