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學習香港好榜樣

作者:陳破空 發表:2007-07-10 10: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政治挂帥」在中國盛行,毛澤東親自樹了一個名叫「雷鋒」的典型。事後證明,雷鋒故事大多出自虛構。但在那個阿諛成風的假大空年代,雷鋒的名字,仍能風行全國,並以各種形式出現,官方製作的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就是其中之一。

時過境遷。四十多年過去了,在中國國內,網民已經把《學習雷鋒好榜樣》,改成了《學習香港好榜樣》,一樣的旋律,迥異的歌詞。最大的不同,在於,《學習香港好榜樣》,來自於民間,反映中國民眾由衷的心聲。

香港的榜樣是什麼?經濟繁榮,人民富足,這自不待言。但當中國經濟「崛起」之後,僅僅是香港的經濟繁榮和人民富足,已經不足以吸引中國民眾。中國民眾認香港為「榜樣」,在於經濟以外,那些香港擁有而中國沒有的東西:新聞自由,司法獨立,人權保障;社會公平,社會多元,社會安定;官場廉潔,管理嚴謹,效率卓著。還有,香港人的高度教養、高度禮貌、高度文明,凡曾到香港一遊的中國內地民眾,對此都有深刻體會,為之嘆服不已。

香港的成就,來自於英國統治的百年。彈丸之地的殖民地,成為耀眼的東方明珠。同一時期,中國內地,或失陷於戰火,或淪陷於動亂,或蒙羞於腐敗。香港回歸,給黯淡的中國,憑添光彩。中共當局,喜不自勝,卻又憂不自勝。他們竟然擔心:香港的自由,尤其香港民眾對民主的追求,會示範和影響中國內地,對中共的一黨專制構成威脅。

於是,中共違背「井水不犯河水」的諾言,對香港事務的干預,日漸加劇。除了堅持搞「小圈子」政治,阻擾香港民主發展,還曾三度「釋法」,削弱香港司法獨立。 6月初,中共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訪港,竟然說,香港的權利,來自於北京的授予。「中央給予香港多少權,香港就有多少權。」除此之外,「沒有剩餘權利」。

實際上,「一國兩制」,來自於中英兩國政府的協議,香港的權利,得到相關協議的保障,絕非單方面來自北京的授予。中方從英方收回的,是「主權」,而非「治權」(至少五十年內如此)。所謂「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而香港「高度自治」、「港人治港」,說的就是這番道理。北京不斷干預香港事務的做法和說法,是對「一國兩制」的背信。

香港回歸10週年之際,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訪港,參加慶典。胡錦濤在致詞中聲稱:「一國」是「兩制」的前提,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兩者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相互對立。

事實上,在香港,不管是親共左派還是民主派,都沒有任何人對香港或中國的主權問題,提出質疑和挑戰。換言之,對「一國」的認同,不存在問題。問題在於「兩制」。香港親共左派與民主派的分歧,或者說,北京當局與香港民眾的分歧,僅在於:是否要民主普選?何時實現民主普選?

把國家主權與民主話題相混淆,看似多此一舉,實際是中共的障眼法:故意製造話題,顧左右而言他。胡錦濤的說法,是這一手法的繼續。把批評中共,等同於反對 「一國」。實際上,把「一國」和「兩制」相割裂、相對立的,反倒是中共本身。中共御用文人、號稱「《基本法》權威」的許崇德,曾多次公開表示,要能選出 「愛國愛港」人士,那麼明天就可以舉行普選。在這裡,許某暗示:如果今天香港舉行普選,選出的,就不是「愛國愛港」人士。

可見,中共阻擾香港民主、拖延普選,是對香港民眾不放心,恐懼香港的真實民意。中共定義的「愛國愛港」,就是愛中共,對中共的獨斷專行,服服帖帖,對中共的人權迫害,視而不見。實際就是「不愛國不愛港」。

可惜,早已享受高度自由的香港民眾,決不答應走回頭路。年復一年的「七一」大遊行,發出的,就是香港民眾的不屈聲音。今年「七一」,儘管北京當局和香港特區政府耗資9000多萬港幣、搞了400多項回歸慶祝活動,刻意轉移香港民眾視線、分散香港民眾凝聚力,但仍有超過6萬多香港人走上街頭,參加民主大遊行,呼籲實現雙普選。

從紀念「六四」到「七一」遊行,香港人表現的,是良心未泯、正義不絕、勇敢承擔;是頭腦清醒、胸懷寬廣、真真實實的愛國情操。香港人,的確是中國人的好榜樣。

在中共的高壓下,短期看上去,香港不免「內地化」,官商勾結漸起、道德水準略降。但長遠而言,先進的香港,必影響落後的內地;香港的今天,必是中國的明天。《學習香港好榜樣》,反映的,就是中國內地的民意潛流,也是誰都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