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學校:僅剩一師一生的鄉村小學

發表:2007-08-28 03: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教室裡只有一名學生在上課

 

唯一的老師鐘義厚

 

合水小學在山坳中的原址

 

合水小學地處偏遠,位於三縣交界處。曾經一度繁華,學生人數達180多人,老師達15人之多,兩層樓共16間教室的小學如今只剩下一個老師和一個學生,真可謂袖珍學校。近日,本報記者走進這所袖珍學校,走近這裡唯一的老師和學生。

  現狀:只有一師一生

  安義縣新民鄉合水村地處偏遠,位於安義、永修與靖安三縣交界處,上個世紀80年代曾是有名的林木基地,一度造就了合水村的人丁興旺。

兩年前,村裡通了水泥馬路,多少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但是這條馬路並沒有留住村民的腳步,當地的青壯年還是一個個外出務工。據當地的村幹部介紹,合水村登記在冊的居民總數近千人,事實上留守的不到150人,而且大多是老弱病殘。

  從新民鄉中心小學出發,記者走了10公里後就來到袖珍學校——合水小學。這所學校由三間房屋構成,每間面積不足5平方米,分別作為教室、圖書室和教師宿舍。圖書室原本是村委會的,自從小學搬來後就兼作學校圖書室;教室與村委會的活動室相連,一塊臨時的黑板靠著窗戶放置,狹小的教室擺著兩張雙人桌,一扇門把兩者連接起來。為了上課時免受干擾,一塊黑板把這扇門遮蓋住了,不過還是不時地從活動室傳來說話聲;與教室相對的房間是老師的宿舍。這個臨時湊成的學校並不是合水小學,合水小學在離此不遠的山坳中,由於路不好走,從去年開始原學校就廢棄了,臨時把靠近路邊村委會的房子改為學校。

  24日上午,合水小學馬上就要開學了,老師在給學生報名。老師鐘義厚告訴記者,所有學期前的工作已經全部完成,現在只等著開學上課。學校只有一個學生,今年讀二年級,8歲入學,而唯一老師就是鐘義厚。她已經在合水小學干了28年,這是學生人數最少的一年。

  一師一生的學校如何開展工作?鐘義厚說,麻雀雖小,五臟齊全。9月1日統一開學,寒假暑假一個也不少,每天六節課。雖然只有一個學生,但是鐘義厚還是制訂了一個嚴格的課程表,體育美術語文數學樣樣有。為了避免上課單調,主課語文數學搭配著上,下雨天體育和其他課程調動,但絕不短斤少兩。 今年7月,合水小學唯一的學生鐘美玲的數學成績是99分,語文是98.5分。她得以順利升級,今年9月入讀二年級了。

        生活:既當老師又當媽

  鐘美玲9歲,8歲才讀一年級,一直跟著奶奶一起生活。媽媽離開了合水村,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家境困難。奶奶告訴記者,家裡窮,沒錢讀書。如果讓鐘美玲上學,家裡的田地就沒時間去耕作。

  鐘義厚除了當老師,也當鐘美玲的媽。每天下課後,鐘義厚就照顧鐘美玲的生活起居。其實,鐘義厚的家已搬到鎮上,丈夫經營一家餐館,生意興隆,很希望鐘義厚留在附近上班,免得跑來跑去,中午下班後也可幫忙打理店面。鐘義厚向校領導要求調動,但領導一番勸說使她改變了想法。之後,丈夫還託人找過關係,但是鐘義厚並沒有離開合水小學。丈夫為此和她大吵了一頓,因為她不但去合水,而且準備一直干到退休。24日,鐘義厚的丈夫帥式榮表示,妻子的行為他不再阻攔,他理解了妻子的舉動。

  過去:曾有180多名師生

  合水小學為何人數劇減?安義縣教育體育局楊副局長介紹,一是在打工潮的大背景下,當地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另外,學齡兒童相對減少,這與人口政策分不開有關。

  新民鄉中心小學校長方賢福認為,林木基地的衰落也導致了當地人口的減少。另外,學校實行教學網點的分布之後,合水小學成為教學點,只負責低年級的教學工作,不能完成整個小學階段的教育。當地村民覺得麻煩,乾脆把孩子帶走。

  未來:小學何去何從

  明年9月,鐘美玲將要升入小學三年級,必須到遠離自家10多里遠的新民鄉中心小學上學。奶奶很希望鐘義厚把孫女帶在身邊,否則鐘美玲只能輟學。

  安義縣教育體育局楊副局長表示,按照規定,小學生上學實行就近上學的原則,原則上是家與學校的直徑距離應在2公里之內,這也是教學點佈置的一個原則。所以光新民鄉就佈置了4個教學點,方便當地的學齡兒童上學。但是另一個問題又凸現了,一個老師一個學生的學校其實成本很高,很不合算。合水小學的生源一年比一年少,學校是留還是撤?對此,鐘義厚老師心裏沒有底。她說,只要有一個學生,她就會堅持下去。

  如何解決孩子到中心小學上學問題?楊副局長表示,教育局想過兩種方案,用車接送和實行寄宿制。兩個方案都涉及資金和安全,如果教育部門全額埋單,成本太大,家長埋單無疑使他們不堪重負,另外低年級的孩子在遠地方上學也不安全。楊副局長說,教育也許本來就不應該用成本來核算吧。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