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謊言也會有代價

作者:曾穎 發表:2007-08-30 04: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黑龍江省一名癌症患者,因不滿媒體在幫助自己的「愛心報導」中編造情節,而將媒體告上法庭,索賠450萬。這給媒體敲響了一記警鐘。

人們一直對「善意的謊言」都比較寬容。如果謊言是為了「幫窮」或「扶困」,甚至還能成為佳話或軼事。這類佳話或軼事,正半明半暗地流行於中國傳媒界,成為社會新聞中常見的多產品種。

由於種種原因,許多媒體現在已基本放棄追問的天職,甚至早年流行的針對註冊資金50萬元以內、行政級別不高於科股級的監督對象進行的暗訪偷拍,也難以為繼了。媒體賴以樹立正面形象的懲惡揚善功能,就此消失一半。

幸好還有揚善之類的事可以做,這種既不得罪人又不招災惹禍的新聞,可以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可以賺取讀者的眼球和眼淚,可以因「感動」的名義入選各種月度年度新聞評獎,可以掙千字千元的稿費。從媒體管理者,到具體操作的記者,到被採訪對象甚至讀者,都能得到正面收益。

揚善類新聞便層出不窮地出現。媒體和記者循著本能自然地做出選擇,四面出擊,尋找各種奇異的感人情節,拿出言情劇編劇的煽情文筆,將那些原本有一點感人情節的新聞,無休止地添油加醋加芥末加洋蔥油,但求催淚,不計其餘。某些媒體明確將受訪者流不流淚、觀眾落不落淚,作為新聞的優劣標準。筆者就親眼見到兩次編導因為採訪對象沒有哭得符合標準而勃然大怒。因而每看到此類鏡頭,都會產生一種病態的想法:這不會是編導把人家說哭的吧?

這樣的「新聞」太多,必然的後果,就是受眾被感動的門檻越來越高。以往,一個尿毒症或白血病無錢醫治的消息,吸引個三萬五萬甚至更多的捐款跟玩似的。但這種情況,隨著越來越多的各種青出於藍的疑難雜症和悲傷的人生故事,而透支了原本就稀缺的社會良知與善意;以至於到了後期,太一般的病症和沒有什麼奇異情節的求助者,也即是被某些記者稱為「病得沒有新聞由頭,窮得連故事都沒有的人」,便基本退出了媒體關注的視線。

在一些媒體放棄的情況下,另一些媒體從業人員則選擇了另一條路——他們以寫小說或拍電視劇的方式,策劃各種「有看點」的所謂「感動」新聞。因為有「助人」之類的崇高動機做支撐,他們怎麼編排都沒有心理障礙,信馬由韁,以至於連當事人的感受都無須考慮。

但是,凡事總有代價。善意的謊言畢竟也是謊言,也要走到盡頭。黑龍江那則「愛心報導」引來的天價索賠案,正好敲響了這個警鐘。(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