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源頭沱沱河成「第一污染源」

發表:2007-09-03 04: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裡就是萬里長江的正源沱沱河

 沱沱河邊任意堆放的垃圾

幾經周折,一隻烏鴉終於找到了它的落腳點。那是一根通信線路桿。在距離線路桿不到2米的地方,就是萬里長江的正源沱沱河。因為這條綿延6300公里的河流,一條本沒有名字的小街,在過往路人的口中,有了自己的名字:沱沱河沿。

沱沱河沿,「萬里長江第一鎮」。在這裡,「第一」還有很多:萬里長江第一橋、萬里長江第一小學……正當沱沱河沿接受並熟悉這些個「第一」的時候,一項新的第一卻被加冠她的身上——萬里長江第一污染源。

垃圾站沒垃圾,馬福海養起了羊

2007年7月30日清晨,沱沱河沿的空氣還有些涼。

吃過早飯,楊長民打開爐屜,用前夜的爐灰平整著餐館門前的路面。不遠處,有過路的司機面朝街面,刷牙洗臉。他們都是認識的。老楊有一句沒一句地和他們說著閒話。

1998年,楊長民把兩個未成年的孩子交給父母,與妻子從老家重慶合川來到沱沱河沿開起了這家川味餐館。因為不喜歡這裡的氣候,9年間,兩個孩子只在暑假來過一次,就再也不來了。

「現在生意很惱火」,比起在家的孩子,老楊現在更操心眼下飯館的生意。自去年青藏鐵路通車後,這裡的人流車流都少了,這讓老楊的店裡較三四年前冷清了很多。但因為「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外加海拔相對較低,每到「飯點」,這裡的貨車、小車還是會排起長龍。這個時候,往往是楊長民和愛人一天中最忙的時候。

一天下來,餐館並沒有多少剩菜剩飯需要處理,倒是香菸盒、塑料袋、瓜子殼等生活垃圾讓老楊一天得往路那邊的垃圾坑跑上一兩次。

從老楊的餐館出來,過319國道,再步行20多米,就到了沱沱河沿二三十家店舖「約定俗成」的垃圾坑。通常情況下,這裡會有10多隻羊在翻揀食物。破啤酒瓶、金屬罐……在羊腿間發出不同音色的聲響。

因為臨近國道,這裡並不是政府規定的垃圾站。政府修的垃圾站在馬福海開的「西寧餐廳」正後方。那是一塊用水泥磚牆圍起來,約100平方米的區域。

讓人意外的是,垃圾站內沒有垃圾,只有馬福海養的兩隻羊和被羊踩的很碎的羊糞。

「羊圈」外,垃圾遍地。正在廚房內配菜的李宏毅對此有自己的看法。「垃圾站的設計有問題,不方便車輛傾倒垃圾。因為離得遠,居民不可能一天為那點垃圾跑一次。」

在這裡,「自掃門前雪」是一種品質

8月2日的雁石坪和前兩天的很相像,陣風、塵土迷人眼。連布曲河邊的旱廁都是一樣的臭氣薰天。青藏線上,這個和沱沱河沿一樣有名的小鎮,也有一條河流擦城而過。

布曲河。長江源流。

中午,過旱廁,蹦蹦跳跳地躲過剩菜剩飯和糞便,我到了布曲河邊。河水很急,鵝卵石間留著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塑料紙和飲料瓶。

下游不遠處,韓明福正用麵團釣著一種他自己也叫不出名字的小魚。在他身後,他的姐姐和弟弟,正在開張剛滿一年的飯店裡忙活兒。一年半以前,這名21歲的撒拉族飯店老闆還是別人的打工仔。

韓明福對今天的日子很滿足。用他的話說,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從一名打工仔成為一家飯店(儘管小得只有幾張桌子)的老闆已經很「喔耶」了。

一邊感受著魚兒咬鉤的細微震動,韓明福一邊說著他的飯店對日常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因為臨河的緣故,韓店裡的垃圾沒有像靠山的店舖那樣,經由環衛工人倒進布曲河,而是直接倒進了布曲河。

同樣是倒進河裡,不過韓明福強調,他們家的做法還是有不同之處。那就是,他會叫家人用爐灰覆蓋在後門外,堆積如同河岸的垃圾堆上。「這樣,至少風刮不起來。在屋裡,人也聞不到臭」。

從東北邊的青藏鐵路橋到西南邊的雁石坪加油站,沿河的餐館、商鋪、汽車修理鋪,一家挨著一家。像韓明福那樣有心的人並不多。

在這裡,能「自掃門前雪」就是一種品質。

GEOGRAPHY手記

有一個角色一直缺席

要是加上在川藏線的幾天,這次代表報社參加綠色江河的環保志願者活動,我用了一個月零三天。

從時間段上來看,這段經歷是完整的。朋友們問我消失了這麼長時間,幹什麼去了?我都說我上青藏線作環保去了。但現在回憶起在高原的一天天,感受卻不成系統。就像我說不清楚,長江源為什麼有那麼多垃圾一樣。

和5年前一樣,這次我走的還是青藏公路。從崑崙山口到雁石坪,每隔一段路都有一塊警示牌在那豎著。提醒行人和車輛注意避讓野生動物。這是5年前沒有的。但教人遺憾的是,並沒有一塊警示牌讓人別亂扔垃圾。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

說起來這是常識,不需要特別提醒。但事實告訴我,這並不是常識,至少不像。

沱沱河沿的一些店舖門前已經積起了水,煙盒、破鞋、塑料袋,漂在水中,沉入爛泥;雁石坪的情況更糟糕,垃圾被居民,還有環衛部門直接倒進了布曲河。

沱沱河大橋西頭,一個大坑成了小鎮居民「約定俗成」的垃圾站。只要稍微一走近,就讓人不自覺地加快腳步,那個臭具有超凡的殺傷力。臭味很大部分來自,大坑邊一個沒有蓄糞池的旱廁。其實,在沱沱河沿,還有雁石坪,絕大多數旱廁沒有蓄糞池。

「約定俗成」的垃圾站在沱沱河沿還有幾個。在一些地方,說居民直接把垃圾倒進沱沱河,一點都不為過。這些垃圾除了300多沱沱河沿居民的生活垃圾,還有一部分是過路的人和車帶來的。應該說,遍地垃圾不可怕,可怕的是遍地垃圾讓常住和路過的人們把製造垃圾當成了習以為常。

綠色江河關於長江源垃圾的數據調查開始於2003年。會長楊欣有個設想,利用青藏鐵路返程的空餘運力把高原上的垃圾運回格爾木或者西寧進行無害化處理。

這個設想的實現,有很多前提。其中的一個很基本。楊欣說,這些垃圾得先集中起來。如何集中、誰來集中?從頭至尾,一個角色一直缺席。

我所知道的是,在沱沱河沿,老百姓交了衛生費但垃圾是自己倒的;在雁石坪,老百姓交了衛生費,垃圾卻還是被倒進了河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