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中國化的危機

發表:2007-09-05 01: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直以來,有不少人擔心「臺灣經濟」會「中國化」。所謂擔心,意思是「中國化」對臺灣經濟不好。如果這個說法正確,它並不代表臺灣經濟如果「日本化」或「美國化」,也一定不好。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總說要迎頭趕上先進國家。有些人很羨慕瑞士,說要建設臺灣成為「東方瑞士」;這時,不就是說大家希望「臺灣經濟瑞士化」了嗎!當然,這裡講的經濟,是指物質、技術、產業、環境方面,一般並不包括人文、藝術與生活文化,至少不完全包括。那麼,問題是:臺灣經濟會中國化嗎?它對臺灣不好嗎?

一國經濟「他國化」是什麼意思呢?這可能有幾種情況:最表面的就是指該國經濟的成就(如平均每人所得)或特徵(如產業結構或其他特色)趨向他國,也可能是說經貿關係密切、經濟發展高度依賴他國等等。在短期內,十幾二十年或更長吧,正常情況下,中國某些地方的所得或許會趕上臺灣,但整體而言,臺灣的平均所得還是會遠遠高於中國。這一點應不必杞人憂天。

在經濟特徵上,臺灣與中國也不容易趨同,不論是產業結構或其他特徵。以產業結構而言,目前臺灣的農、工、服務三級產業,已經進化到以服務業為主的先進水準,而中國還是一個以農人、農業為主的落後經濟。

其他的經濟特徵,包括經濟發展相關的基礎建設、政府職能、法制、社會誠信,以及經濟穩定(如物價與失業)、社會安定(如所得分配、城鄉差距)、或生態環境等不同層面。在這些方面,臺灣也遠遠超過中國,而且在中共僵化的政治體制下,我們甚至還看不出它有追上臺灣的可能。

中國有一個特徵,可能迷惑一些人的,就是中共自稱它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實上是中共拿來包山包海掩飾它層出不窮問題的遮羞布。這個「中國特色」,最近受到很多網友的冷嘲熱諷。遍地的毒貨、謊言、貪污腐敗等等,都被網友稱為「中國特色」。網友的結論是,簡單說,所謂中國特色,就是坑、蒙、拐、騙。這當然不是臺灣應該「中國化」的。

其實,很多人怕臺灣經濟中國化,是怕臺灣與中國經貿關係太密切,未來可能受制於人。這個風險確實是存在的,而且機率很高。目前,臺灣有超過九成的對外直接投資,就是到中國去設廠經商,遠遠高於日、韓、美等國對中國的投資比例。而且,中國早已取代美國,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對象,佔總出口的四成。

本來,在自由經濟下,任何兩國的貿易與投資,都是雙方互利的。那為什麼臺灣與中國的經貿投資令人擔心呢?除了經濟上競爭的關係外,中共官員的貪污腐敗盛行、社會的道德誠信淪喪、以及中共政權對經濟的操控,都使一般正常經貿投資的互利基礎無存。更離譜的是,中共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去年曾對路透社公開說,中共考慮對臺灣實施貿易封鎖,還說他們演練過。中共對臺灣如此敵視,臺灣對外的經貿與投資,卻一股腦兒的集中在中國,沒有分散風險的觀念與作法,確實令人擔心。

比這個還要嚴重的,是中共經濟隨時可能硬著陸,甚至全面崩潰。試想,中國吸收臺灣三千多億美元的投資,以及作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對象,一旦經濟出現問題,臺灣將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這不正是臺灣經濟中國化的危機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臺灣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