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環境媒體交流系列(二)媒體在發展與環保下省思

發表:2007-10-05 04: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九月初,六位來臺交流的大陸環境記者以十天時間,走訪完臺灣西部地區的九個民間環保團體與環境現場,第一手觀察臺灣在高度發展中的環境問題,也體會民間環保組織及媒體所發出的監督力量,激盪過後,彼此將繼續堅守各自在環境議題中的崗位,成為兩岸環保合作上的先行者。『中國現在用了30年的時間,解決了我們13億、14億人口吃飯問題,我們倒底需要多少時間年時間解決中國環境污染問題,我覺得那個問題比我們吃飯問題更嚴重,更需要努力。』總部設於英國倫敦的中外對話網站執行總監王冬瑩點出對中國環境問題的焦慮。

近年中國的經濟表現亮眼,連續16年出現2位數增長,但仔細看,很多是用環境慘痛的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案例,像太湖無錫水域2007年出現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近兩百平方公里的綠潮蓋湖,臭氣熏天,150萬居民的家裡自來水管流出又黃又臭的的髒水,不能飲用!

面對環境的惡劣,中國百姓不再沉默,今年6月,廈門民眾以反污染為訴求,發動一場大規模示威,抗議台資企業興建PX化工廠,迫使中國地方政府暫緩這項超過人民幣108億元的投資案,這上萬人的怒吼,凸顯出中國蟄伏已久的環境意識蓄勢待發。

◎環境災難金錢不能收買民怨

臺灣高科技產業重鎮新竹科學園區,在廿年前也曾經歷了數場環保抗爭,逼迫李長榮化工關廠是重要的一役,該化工廠當時造成嚴重的空氣和水污染,工廠的臭氣飄到鄰近的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甚至逼得教授必須戴防毒面具授課。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創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黃提源說:『它發出的那個氣有點死魚的魚腥味,根本就會吐,當時我們就有一個教授戴防毒面具上課,走路都戴防毒面具,所以真的很嚴重。』

1987到1989年間,新竹水源社區居民在忍無可忍下,發動圍廠,在連續450天強大民怨下,李長榮化工廠終於停工,人民贏得最後勝利,被視為臺灣第一次且具指標性的圍廠抗爭事件,回顧當年,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鍾淑姬以「慘烈」兩個字形容,因為當年剛解嚴、民眾意識尚未完全抬頭,長達一年多的圍廠,除了烈暑、豪雨,還得面對最惡劣的金權攻勢與國家壓力,但可貴的是,當時居民團結一致只要遷廠,不要任何補償費替代,鍾淑姬說:『可是因為有這樣慘烈的抗爭,我們得到了環境,居民沒有得到任何金錢賠償,居民也不要那些錢,可以他們得到了環境,所以我一個深深的體會不要錢是最貴的。』

相較於中國大陸90年代環境抗爭,污染廠房以賠償金或提供工作機會打發群眾,鍾淑姬認為,在環保抗爭中,格局會影響結局,如果只想要賠償,居民很容易被工廠收買。

除了居民的團結,黃提源教授表示,當時臺灣媒體在抗爭過程中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說:『當時的自立晚報媒體朋友真的幫忙非常大,因為媒體出來之後,大家都知道(抗爭事件),然後就會引起公憤,所以環保真的是要靠媒體,把整個消息擴張出去。』

現今,中國許多城市已有顯著的發展,特別當地方政府力捧高科技產業這隻金雞母時,媒體扮演揭發隱藏在高科技廠裡危機的角色,提供民眾知的權益格外重要。

◎自豪世界工廠背後付出環境

高科技產業帶來發展的好常令人忘卻伴隨它的污染,鍾淑姬舉出,新竹科學園區附近溪流曾發生死魚密佈、居民罹患癌症,但在資訊不對稱下,民眾並不知禍首竟是高科技廠的污水放流,鍾淑姬說:『廢水放流口有個修女院,修女說她們常聽到水流很大,什麼顏色都有,味道很臭,這修女院十幾個修女3、4個得癌症,可是修女很善良說,因為我們老了,所以得癌症。』

出生於雲南的王冬瑩則道出身為媒體人,在撰寫中國經濟與環境問題上的心情轉折,王冬瑩說:『不做研究不知道,我看那個數字真是很難受,臺灣或者中國大陸以前都是世界工廠,以前我們寫稿子時都特別自豪,但現在已經不能為它自豪了,為什麼?』

兩岸的「經濟奇蹟」與「改革開放」,讓人民有機會累積大量財富,但帳面的金錢累積,真讓人「富足」嗎?

香港文匯報上海辦事處主任章子峰舉出中國千島湖開髮帶動地方繁榮發展的實例,他說:『我們那邊有一個叫千島湖的水庫,因為它蓋了水庫後,變成一個千島湖,變成了一個很多人去旅遊,當地百姓也富裕了,它開發利用非常好。』

在臺灣關心生態保育工作的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則認為,現在大家都問「你要經濟、還是要環境?」「你要生態還是要社會的福利、方便?」他覺得這個問錯了,這不是一個經濟或是生態的問題,因為你沒有生態就沒有社會,沒有社會就沒有什麼經濟可談,文魯彬說:『我覺得你要退一步看,100年、200年幾千年做一個比較,(開發)是真的這麼好嗎?還是只是滿足我們現在人類比較短暫的,我們就可以滿足就好了?』

◎歸途兩岸環境合作開端

經過來臺十天的交流激盪,這些大陸環境媒體人究竟體會到了什麼?中外對話網站執行總監王冬瑩談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她說:『剛才去了你們廁所,看到抽水馬桶還有大、小水,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設計,讓我非常感觸,這就是環保產品,臺灣環保產品比大陸好!我們一直在討論,對環境好像很悲觀,其實我們想一想西方工業革命兩百年他們在一個多世紀以後在1956年才有清潔空氣法,臺灣六十年發展以後現在開始治理環境,大陸現在30年,我們比他們快得多,所以我們應該有信心會做得好。』

南方農村報記者江華認為臺灣現在從事環保運動是科學與民主很好的結合,臺灣民眾的訴求一方面有民主的環境,一方面有科學的素養,才有辦法開花結果,變成一股公民的力量與官方談判協調,江華規劃在報紙開設專欄,將臺灣環境行所見所聞與大陸讀者分享。

這次交流的主辦單位,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說,這十天參訪的重點不是在突顯中國環境惡劣,而是希望彼此交流環境經驗,讓發展的中國大陸少走冤枉路,他說::『我必須坦白講臺灣30年前沒有比人家好到哪去,我們都知道像二仁溪這些問題,我們希望這些過程裡給大陸媒體參考,甚至有沒有可能透過這樣交流可以協助少走冤枉路。』

環境保護是普世價值,沒有國界,兩岸環境媒體與社團拋開政治侷限,進行首度環保交流,雖然只有短短十天,但兩岸環境的種子已埋藏在大家心中,並將化為敏銳的眼光與持之以恆的行動力,在各自崗位,持續為環境議題發聲。(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央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