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次出現全國性油荒

作者:李穹埃 發表:2007-11-02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記者李穹埃綜合報導】據路透社報導,國際原油價格飆升,燃油價格又受到官方管制使得中國煉油廠不願增產,這導致福建、浙江、廣東、河南等地出現自2003年以來,規模最廣的一次柴油配給現象。

由於進口原油價格飆升,而中國對國內汽油零售價格實行限價,煉油企業無利可圖,中國南方以石油為燃料的發電廠和小煉油廠的產量在減少,一些小煉油廠減少了大約30%至40%的產量。

中石化的一名江蘇省的業務執行人員證實,因為供應短缺,該公司正在實行配給制。

廣東省的情況尤其嚴重,許多廠家因為柴油短缺而暫時不做生意。另外,銜接福建和浙江的高速公路上,到處可見卡車司機在油站外大排長龍。在國營油站,每輛卡車只配到20公升柴油(100元人民幣);在私營油站,有可能配到40公升。

據《東方早報》報導,上週以來,緊隨大陸各地柴油吃緊,上海內環以外一些加油站也出現「油荒」現象,長途汽車司機到加油站加油,不是遭到沒油可加,就是限量供應。家住近郊青浦的婁先生反映,當地柴油供應緊張已至少10天;在318國道附近,大部分加油站都排長龍。「這段時間全國的柴油供應都比較緊張,上海的情形也是一樣,」中石油上海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第一財經日報》認為,一場波及全國的「油荒」已經出現徵兆,繼廣東成品油供應持續一個多月短缺,黑龍江、青島、昆明等地也陸續出現了燃油供應吃緊狀況。黑龍江省石油工業協會會長趙友山告訴記者,原來依靠從中石油加油站進貨再零售的民營加油站現在基本無油可供。青島市許多加油站已經限量供油,不能正常加油的加油站估計有50%。昆明五華區北郊加油站的負責人向記者抱怨道:「我們都關門兩天了!沒有油,生意也沒法做。」據這位負責人透露,中石油和中石化沒油供應,稅收、地租卻要照繳,他們現在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國際原油價格飆升

國際原油價格今年以來持續保持強勢上揚,從年初49.9美元/桶的低點漲至目前飆升至93美元/桶,逼近100美元/桶。石油交易員表示,強勁的投機資金流動、中東緊張局勢和提供支撐的基本面因素,就算不能使原油實際價格衝破記錄,也會推動其逼近記錄。

此前,布希政府宣布對伊朗實行新的制裁,把伊朗革命衛隊定性為擴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組織,並把伊朗革命衛隊中精銳的聖城旅定性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團體。大多數分析人士都認為,油價的急劇上漲與這一事態進展有關。另外,美國、中國、印度等國的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強勁需求也不可小靦。美元貶值以及今冬寒冷天氣可能促進的取暖油需求,也起到較強的促使作用。儘管OPEC提高產量,但並不能改變油價長期走高的趨勢,地緣政治緊張將繼續支撐油價。

國際油價高漲對於40%以上石油需求依賴進口,石油消費總量居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的中國而言,無疑將構成極大挑戰。油價上漲對中國經濟影響,主要是透過三個管道,一是透過進口、零售等影響消費;二是透過成本和效益影響投資,再透過環境和成本影響出口,從而影響經濟發展。三是引發輸入型通貨膨脹。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貿研究部研究員金柏松分析道,油價上漲的不利因素不僅是使消費者的使用成本增加,石油作為基礎性能源,價格的變動會向中游、下游各個領域滲透。受油價上升影響較大行業有交通運輸、農業、建築建材、汽車及機械製造、電子通信等。

價格管制使得中國煉油廠不願增產

國際能源署(IEA)8月10日發布《石油市場報告》,已經預計到了中國由於價格管制問題,國內將再次出現汽油短缺。IEA認為,這已經成為中國一個常見的循 環:

一、國際油價上升,國內維持原有價格;二、利潤下降,促使煉油廠和零售商(特別是中國石油國企)增加出口,這樣就會多獲利;三、政府敦促石油公司履行他們的義務去供應國內市場;四、石油公司強烈反對但只能順從;五、政府通過年底的津貼補助對國企進行補償。

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是中國能源危機的根源

中國自1993年從石油淨出口國變為石油淨進口國以來,石油進口量在2003年達到了8000萬噸。中國大陸石油的對外依存度目前已經超過三分之一,而且這個趨勢還在發展。在這十年間,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年均成長6.66%,而同期石油產量年均增速僅為1.75%。2002年,中國大陸的石油產量為1.68億噸,石油消費量則達2.45億噸。中國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預測未來十年,中國石油的淨進口需求仍將按年均10%的速度增長。

中國20多年來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擴張型經濟增長方式在社會、環境等許多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中國每創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前美國環保署流動源辦公室主任邁克爾.沃仕說:「中國從不斷發展汽車工業裡面,獲得了很大的利潤,但這不僅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對公眾健康和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也成為中國原油進口量和消耗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因為中共動用坦克鎮壓手無寸鐵的學生,西方國家紛紛對中共進行經濟制裁。中國當時的領導人江澤民和朱鎔基為了擺脫經濟危機,試圖學習羅斯福的新政,大量削減普通百姓的福利,將政府主要財力投入到公路,鐵路,橋樑,市政工程的建設上,並把汽車工業作為中國的龍頭工業,希望以發展汽車工業全面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中共的體制決定了戰略決策的不透明和短視,科學論證不夠,從而導致了近年來的種種弊端,如老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醫療、養老、教育等。如果體制和戰略決策不改變,恐怕中國的油荒現象難以杜絕。

来源:看中國首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