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拆「民主牆」 惹爭議

發表:2007-11-03 00: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被視為北京大學「自由思想的聖地」與「學生運動發源地」的北大三角地海報牆,日前無預警地遭到北大校方拆除。一些北大學生對「三角地」的拆除表示惋惜及憤怒,也有學生認為近年來「三角地」被愈來愈多商業小廣告佔據,早已失去原有意義。

這道長達數十公尺的海報牆,在北大校園多次政治運動過程,扮演「民主牆」的角色,並曾經在近代中國歷史上多次帶領爭取民主運動的政治風潮。此外,北大三角地海報欄是曾北大學生獲取訊息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海報欄上,貼滿了租房、講座、求職的訊息,家事國事天下事無所不包,北大學生在三角地查看訊息已成為北大的精神聖地。但是近兩年來,「三角地」被愈來愈多商業性的小廣告佔據。

北大學生對三角地被拆除出現兩派看法。據「北京青年報」報導,一位化學系本科生說,海報欄破舊不堪,與周邊環境並不相符,早就該拆了。一位數學系博士生則認為,三角地海報欄雖簡陋,但它作為「民間信息散集地」,可謂北大兼容並蓄傳統的縮影,自由的思想能在這裡張揚,這才是它的價值和可貴之處。

北大校方對拆除海報牆的解釋稱,隨著時代變遷,信息傳播主要藉助網路進行,海報欄已漸失信息集散的作用,反而充斥著商業招租等小廣告,與北大校園整體環境不符,所以在環境整治過程被拆除。

但一位北大校友表示,三角地之所以出名,正是因為這是訊息交流及文化碰撞的地方:「幾十年的海報欄,怎能說拆就拆呢?我們不會忘記心中的三角地。」還有學生對海報欄被拆表示憤怒,認為校方有意封殺學生的言論自由。

也有學生表示,北大變了,學生變了,「民主牆」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北大已看不到愛國主義、浪漫主義,只剩商業主義與個人主義。

這位學生所說一個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北京大學曾是醞釀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的溫床,而在當局近20年的消息封鎖下,如今北大的學生很多都再不知道有一個六四,不知道有一個趙紫陽,而只是關心自己的事業前途。(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EPT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