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貴陽西瓜村體驗之行(圖)

發表:2008-01-26 01: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作為企業一名員工,出差是件很平常的事,也常常和母親孩子們打交道,卻未曾想到會有一次如此震撼的經歷!從西瓜村回來有段時間了,一直想著把我在那裡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2007年12月29日,夜裡的北京悠然飄起小雪,因為工作,我趕到了雲貴高原的林城貴陽。聽說一欄目報導一個叫西瓜村的地方,那裡貧苦的孩童引起了社會震撼,於是詢問地點後,30日清晨,我到了西瓜村。

這裡的人們生活在城市的邊緣。在城市的街頭,在一些小街落裡,你肯定隨時能見到一個彎著背脊,背著籮筐在拾垃圾老人、婦女或者孩子,在你從超市滿載,你能找到一個給你背東西的大哥,我們與他們常常都是擦身而過,也許大家都知道他們從哪裡來,但是卻不知道他們在城市的哪裡生活,他們和他們的孩子怎麼生活。

 

西瓜村看不到西瓜,代之而來的是滿目垃圾

迎蜿延山路而行,有一個不產西瓜的西瓜村,在這裡居住著從貴州邊遠山區來貴陽市務工的大約5000多農民工朋友和他們的子女。95%以上撿垃圾為生,在村裡,我聯繫上村裡曙光小學的安彬校長,在她的引導下,經過一段淤泥山路,到破舊的曙光小學。

這幾天貴陽下起了凍雨,陰冷,孩子們在校舍一起燃起了火爐,圍成一圈正在烤火,一個個蓬鬆的頭髮和髒濕的棉襖叫人可憐。他們很苦,但酷愛讀書,我給他們發了筆和簿,孩子們起初不敢拿,看了安校長點點頭,才接了過去。在孩子們的心中,老師就像是自已的父母。

 

冬天,他們時常要用火暖身

村裡的很多畫面依稀迴盪,有一個搭建在斜坡的破屋,最初從屋裡出來兩個男孩,哥叫王加富,弟叫王加發都是四年級的學生,後來,屋子裡傳來稚聲,我走進去,看到這樣的寸屋擠了王加富的兄弟姊妹共9人,早年因家庭貧困,老大和老二綴學到外省做洗碗工,現已出嫁,老三撿垃圾,老四老五在黔西中學讀書,老六老七讀六年級,老八老九就是王加富和王加發。可憐的王加發是遺腹兒,父親在他出生之前無錢醫病去世。

另在一個家庭,是西瓜村小窪組的何必梅窮孩的家庭,去的時候,我看到何必梅身後用布背著小弟弟正在餵豬,正讀初二的何發梅是家庭的主力,因為父母日出晚歸,三個弟弟和兩個妹妹由他照顧。他們的家,只有十個平方,睡覺的地方養豬挨在一起,黑乎乎的土地板和潮濕的被子,沒法想像。

想給何發梅一點讀書錢,這孩子說了一番話:"俺不需要錢,俺都能吃的飽,這錢你給咱學校吧,學校裡頭十幾扇窗戶壞了沒錢修,到了冬天我們正挨凍上課......"

在何必梅的家裡,唯一能站著拍照的地方

 這是他們的生活環境,畫面中的這個小女孩就是何必梅的妹妹

離開的時候,我們將帶來的5000份奶粉送給了孩子們,也許對他們來說份量不算多,但至少表達了我們的心意。

簡短的文字,無法用言語表達這片貧瘠的土地;用簡單的幾張圖片,只希望讓更多的人關注社會的弱勢群體,關注這群處在窘迫境地的孩子們。

 

可憐的孩子 

 

孩子席地而立,一臉稚氣充滿著對溫飽的希冀  

一個算是寬敞一點的家庭



我和我的孩子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