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愛發現距今四千餘年龍山城址

發表:2008-01-26 08: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河南博愛縣新發現一座龍山文化城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專家認為,這項發現對研究中原地區的文明起源和人地關係演變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據中新社報導,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門證實,考古隊已搞清城址周圍的古地貌環境和經濟生產區,並在遺址中首次發現小麥遺存。  

發掘領隊山東大學教授王青表示,龍山文化處於夏朝建立前,是中原地區社會劇烈轉變的時期。這次發現的城址廢棄於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建築年代應在龍山文化中期前後。據報導,這座龍山文化城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金城村的中東部,大部分壓在村舍下,城牆埋於地下一點五米,殘高二至三米。

城址的平面形狀大致呈圓角長方形,面積達三十點八萬平方米。在西、南牆中部可能有城門,北、東、南牆外側發現有小河或排水溝環繞形成的防禦壕溝。  

考古人員在西、東牆外分別發現大面積沼澤堆積和緩土崗,在居住堆積的灰坑中浮選出小麥、粟、黍、水稻和大豆等糧食作物的炭化遺存。專家推測,城外的沼澤和緩土崗應是種植這些糧食作物的生產經濟區,緩土崗的高處則是從事季節性生產的臨時住地。  

另外,考古還出土刀、鐮、鏟等石器,罐、壺、盆、單耳杯和鼎等陶器,以及豐富的田螺殼和少量豬、狗、鹿等哺乳動物的遺骸。王青說,城址是目前河南省發現的第十一座龍山文化城址,也是豫西北發現的第三座同期城址,與不久前新發現的溫縣徐堡龍山城南北相距僅七點五公里。多座龍山城址的連續發現,充分顯示中原地區龍山時期社會急劇轉變的歷史面貌。

来源:中央社臺北二十五日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