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容易 我到倫敦市政府「借廁所」

發表:2008-02-05 00: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倫敦秩序,我的理解,就是一種嚴謹中不失人性化的和諧,甚至還有一些"紳士"的道德規範顯現其中。例如,你可以在倫敦市政廳借廁所,但是,你到國內一個首府城市的市政府借廁所,可能有些難!

當我們拎著大箱子在地鐵中換乘時,隊友感嘆說:"不論哪個國家的地鐵,都毫無例外的擠啊。"

來之前就聽說倫敦有世界上最便利的地鐵,有100多年的歷史,據說不論你想到市區的哪裡,只要拿著地鐵線路圖,都可以快速安全的到達。

當然,再有秩序的地鐵在高峰期也是人潮洶湧。

我們幾個,拎著箱子,愣是等了2班地鐵,才勉強擠上車。

但是,在這裡,因為有一種內在的秩序,以及相互的謙讓。讓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在下地鐵的時候,大家都統一的站在右側,左側留出了一條"超車道",以供著急的乘客快速下行或者上行。"魚貫而出",用在這裡十分恰當。



  

大家有秩序地站在地鐵電梯的右邊,為了給著急的乘客在左邊讓出一條道

由於時差,今年的國慶節我度過了有生以來最漫長的一天,早上5點起床從朋友的住處到香港國際機場趕飛機,12個小時之後,降落希思羅國際機場(Heathrow Airport),再搭地鐵到Leyton(我們的住處),已經是北京時間夜裡1點鐘。

我們住的地方,也是一個英國傳統的居民區。如同我們在地鐵沿線所看到的風景一樣,所有的小房子,一律是2層樓的高度,統一的建造風格,就連柵欄都在一條水平線上,每個房子,配備一個垃圾桶,外面有統一的停車位。

這種"統一",甚至體現在傳統的倫敦街道中。因為除了社區之外,即使是倫敦的商業區,也是一樣的統一高度,大概是4層左右,緊緊的挨在一起,建在一條水平線上,沒有哪個樓房伸出一角或者凹進一塊。這座城市有2000多年的歷史,很多建築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依然沒有因為城市發展受損,而且主城區依然建築秩序井然,十分可貴。

"當然,倫敦也有違章搭建,只是比較少。這裡的規劃審核非常嚴格,針對居民樓也是如此。"倫敦大學的楊濤對我說。後來,我們針對這個問題,也向其他的部門諮詢了一下,被證明的確如此,只是這種規劃審批,並沒有嚴格到自家要變一個窗戶的形狀和公用都要打報告罷了。其實,重要的不是規劃條款的沿革,而是真正實施起來的嚴肅性。

如同社會住房,英國就分很多種類,包括廉租房和一些可以"打折"購買的房屋。這些社會住房的審核條件中,很重要的也是"收入",但是,如果購買者提供了虛假數據,可能要坐牢的。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如同這邊經常使用的一種交通卡,Oyster卡。我們購買的是周卡,是一種可以在一週內,1到3區之間,任意乘坐除了national rail之外的所有交通工具。這邊的地鐵閘口很少有警察或者保安看管,但是,如果你不自覺的在進出地鐵的時候刷卡,一經查出,也要受到嚴格的處罰。我就在地鐵裡面看到有關這樣處罰的小廣告。

這種倫敦秩序,有些建立在大家的行為規範中,有些建立在法律的沿革限定之內。

 

我們住的地方,典型倫敦社區的模樣,整齊、安靜。我們戲稱它為倫敦的"城中村"

當然,外表嚴謹的英國人不僅會有效的控制社會秩序,而且還善於在有限秩序之內,盡量給大家行方便。

來到倫敦的第二天,我們就曾從白金漢宮漫步到英國國家政府部門集聚的White Hall Parliament,在國防部和外交部的兩個樓之間,行人可以在中間一個廣場中自由穿行。我們都在感嘆,這麼核心的國家部委,還能給百姓行方便,也算是人性化了。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借廁所"事件。

我們一行人在泰晤士河邊找廁所,最終決定到著名的塔橋旁邊,球形的倫敦市政廳(City Hall)中碰一下運氣,沒想到胖胖的保安叔叔欣然同意,問了一些問題,讓低調和老陶把包留下,貴重東西隨身帶走,然後經過安全檢查之後放行。

"借廁所"事件讓我感觸很深。我也曾去過國內一些大城市的市政府,一般的程序為:記者證、身份證,最好還有一個介紹信。然後,填會面表格,然後,等待保安接通你要會見的人的電話,並得到這個人的確認,然後放行。如果沒有裡麵人的口頭確認,就只有在門衛室等待的份兒了。

要到市政府"借廁所"?似乎有些難以想像。何況還是個外國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