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宣傳部長泄憤網路媒體

作者:牟傳珩 發表:2008-02-07 20: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當下,中國國內網路媒體流行一位宣傳部長泄憤網路媒體的語錄:"網上一些人是在胡說八道","以前沒有網路的時候多好啊,想讓他們怎麼說就怎麼說",如今"記者不報導大好形勢光添亂"。此事發生在2007年年末,陝西綏德職業中學校長找縣長簽字要國家助學金,被控為"妨礙"縣長辦公拘留。此事件在網路、報紙等輿論媒體曝光後,今年1月6日,綏德職業中學校長高勇已經被撤銷了拘留決定和停職處分。近日,《南方人物週刊》對此進行回訪,卻遭到了有關領導阻擋。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當地接待記者一位宣傳部長竟說出上述令社會輿論嘩然的語錄。這些語錄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響,就在於它充分泄露了黨管制新聞體制下,宣傳部門懼怕、厭惡新興網路媒體的心態,即網路時代給他們"添亂";媒體監督給他們"添亂";記者報導給他們"添亂"。由此宣傳部門懼怕、厭惡新興網路媒體的心態,也就內涵了三種抵制意味,即對網路時代的抵制;對媒體監督的抵制,對記者報導的抵制。看來黨需要媒體"只幫忙、不添亂",就像黨也要求八大民主黨派"只幫忙、不添亂"一樣。

僅宣傳部長的"記者不報導大好形勢光添亂"一句精彩的語錄,已是對黨領導的新聞工作和深受管制的新聞工作者的全面否定了。我們的黨如此"偉大、光榮、正確",怎麼會領導、管製出如此一批"光添亂"的媒體與記者隊伍。我們不僅要問這是黨領導的成功,還是領導的失敗?成功肯定是談不上了,如果是失敗,黨領導還有意義嗎?

記得去年5月24日,原郴州市委書記李大倫及妻兒被"雙規"後,時任郴州市委宣傳部長的樊甲生下發了"三不准"文件:即不准給外來媒體提供新聞線索;不准接待外來媒體記者;不准與外來媒體記者聯繫、合作等,這被視為典型的黨管制新聞範例。還有去年年底,安徽省樅陽縣宣傳口發出了一份關於正確對待新聞輿論監督工作的"若干意見":對中央、省外媒體以及其他新聞媒體涉及問題嚴重、影響較大的報導採訪,被採訪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親自熱情接待,全程陪同採訪。如此領導"全程陪同採訪",其實就是全程監控,由此以來誰還敢對記者講真話?

最近廣州日報發表了一篇《"葉公好諤"是輿論監督的攔路虎》文章,該文披露記者近日在安徽省六安市採訪,由於涉及到當地政府一個職能部門的投訴,市委宣傳部一名領導軟硬兼施阻撓記者發稿,甚至當面辱罵、威脅記者(新華社11月3日)。

看來,如今的中國老百姓真的是與"親愛的黨"離心離德了,黨的宣傳部長斥責記者們"光添亂",而老百姓則謝天謝地,終於看到有良心記者的"添亂",才使得一些真相大白於天下,就如黑窯奴工、城管殺人等等。也正是這些所謂"添亂"的新聞輿論監督,依法對社會公共權力機關及公職人員進行的監督,才使得社會的正義與良知得以彰顯,致使黑暗曝光於天下。

其實輿論監督本來就是由憲法延伸出來的權利。新聞輿論監督作為一種獨特的監督形式,其公開性、廣泛性和及時性的特點,已經成為遏制腐敗、矯正謬誤、表達民意、推進民主的利器。媒體"添亂"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眼下,記者揭露真實,卻被黨的宣傳部門判定為"添亂",公眾輿論批評又被宣傳部長侮為"胡說八道",可見他們與媒體新聞和公眾輿論關係的對立。曾經深受讀者歡迎,敢於直面現實,觸及敏感話題的《冰點》週刊被宣傳部強行停刊整頓,一度聚焦了人們對中宣部濫權的思考與抨擊。從《南方週末》、《南方都市報》到《新京報》、《百姓》雜誌等遭整肅,早就凸現了中共宣傳部門在掌控意識形態領域,打壓新聞媒體,封殺思想、言論自由的惡劣作用。當今中國在中宣部主控下,思想、理論、文化、出版、新聞媒體各領域,因背離"主旋律"遭整肅,被強令閉嘴的無計其數。無怪乎焦國標先生的《討伐中宣部》文章那麼受人歡迎了。

在中國特色的"黨的喉舌論"作用下,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採訪權至今沒有法律上的明文規定,現有的輿論監督權利,只能從憲法的言論自由權中間接地推定出記者的採訪權。這失重國特色新聞制度上的一個法律漏洞。因此,中國只有制定新聞法,明確保護記者的採訪權,記者們的"添亂"才會不受打擊報復。

當下中國值得注意的是,較之黨務宣傳部門,政務口的新聞管理意識發生了一些微觀性的變化。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王國慶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室》中受訪時直言,中國一些地方官相信,地方上發生的"不好的事情",90%能"摀住",只有10%問題會"倒霉地"被披露出去。王國慶說:"在信息傳播還受到比較大侷限的時候,是這種情況。現在越來越難了。網際網路傳遞信息,那是以秒計算的,上面可以圖文並茂、聲音、傳活動畫面都沒有問題。另外還有手機、簡訊,可以打電話,手機上面可以傳照片,還可以傳畫面。""(現在)你還想摀住對自己有好處,應該是比較天真的一種願望了。"

在今天這樣的全球網路普及時代,即一種不得不開放、不自由的信息傳播時代,使得數以幾億計的智慧個體,普遍的、互動的得以會聚、合和,共同創造著誰也無法抵抗的全球信息透明現實。回首中國過去的幾年,網路公民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地從幕後走到了前臺,不僅是平民百姓,而且是各類精英都加入了博客的行列,從文字網站到視頻網站,從網路民意到電子商務,令人眼花繚亂,一發而不可收拾,逐漸形成了新興媒體的社會主流力量,致使那些黨報官刊所壟斷的陣地,一個一個地淪陷,"紅色記憶"在大陸已是四面楚歌。由此以來,不可避免地將帶來黨管媒體時代的結束。

如今的網路技術,正在打開由少數政治精英壟斷信息權利的黑箱密碼。我們已經進入了"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網路社會。在網路平台上,網民聲音無論多麼嘈雜,都是真實的、自主的,這是人類文明的進步,是黨管不了的,也是不應該管的。今天再提"黨的喉舌論",就不可避免地要與"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時代要求發生衝突,導致"黨的領導"發出"沒有網路多好"的感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議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