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天才兒童的六大潛質

發表:2008-03-05 06: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清單中,她給出小學生6大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才能特徵,家長們可以從下面6個方面觀察自己這些淘氣包子女,發現他們身上的潛質,然後提供相應的指導。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英國牛津大學天才兒童研究中心前講師貝納德特·泰南認為,許多天才兒童可能在學校或考試中表現並不優異,但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能夠說明他們擁有高於同齡兒童的才能。泰南製作的一個相關電視系列"讓你的孩子成為天才",近日在英國的電視臺剛剛播出,就好評如潮。

天才兒童的"特徵"

泰南為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列出一份天才兒童特徵清單,希望那些以考試論英雄的家長們能夠參照清單,發現孩子的潛能。

在清單中,她給出小學生6大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才能特徵,家長們可以從下面6個方面觀察自己這些淘氣包子女,發現他們身上的潛質,然後提供相應的指導。

霸道:大事小事全都得聽他的,什麼事他都要管,都要由他安排。這是擁有領導才能及組織能力的表現,有做領袖的潛質。

財迷:小學時已積極地將平日獲贈的糖果和零用錢積攢起來,等到需要用的時候拿出來用。這種孩子天生有理財觀念,他們很可能成為未來的大企業家。

貧嘴:凡事追問到底,讓大人非常煩。但這種孩子的好奇心如果能得到家長的賞識並悉心栽培,日後可能當上著名記者、探險家或美國太空總署的宇航員。

搗蛋蟲:把玩具擺得滿屋子都是,喜歡用樂高積木搭巴黎埃菲爾鐵塔。這類孩子長大後或許會成為貝聿銘第二,是出色的設計師或建築師。

故事王:自從學會走路和說話,就愛聽故事、講故事,繼而寫故事。不要壓抑想像力,《哈利·波特》作者羅琳小時候的想像力就非常豐富。

小話癆:一天到晚講個不停的孩子,大人們千萬不要叫他閉嘴,這是具有語言天賦的表現,長大有望成為大律師,是成為新聞主播的材料。

"並不是孩子的所有才能,都能通過一支筆和一張紙的考試來證明," 泰南說,"他們可能擅長建築、有豐富想像力或有領導才能。這些才能,需要家長慢慢地發現。"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其實,具備以上6大天賦的孩子,往往表象都是調皮搗蛋,不聽話的樣子,如果沒有具備慧眼的老師和家長,孩子的天賦就被抹殺,而真的向‘差生'方面發展。"美國太平洋大學心理哲學博士、資深情商專家莊文浩指出。

莊文浩介紹,孩子的天賦有兩個因素,一是基因,二是後天的形成。基因會把孩子分為內向和外向兩種性格,然後經過後天的培養,則會逐漸具備五種能力,創意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決策能力和中立能力(即體諒別人,為別人著想的能力)。這後天的五種能力就不是靠課本、靠背書、做題、考試能培養出來的。

把自己的聾啞女兒培養成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博士,周弘可謂是"天才"製造專家了,"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巨大潛能埋伏在每個孩子身上,往往是父母親手掐死了天才的幼苗。"他正是被《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上的這句話打動的。

周弘教授介紹說,美國的教育專家進行了一個實驗:專家們在一所學校裡"發掘"了幾個天才兒童,一年後,專家們再次來到這所學校,老師們高興地向專家們匯報說,"專家們挑選出的那幾個天才兒童果然非常了不起!"專家們聽了只是笑了笑,原來,這幾個兒童當時只是專家們隨手任意選出的。

不要把神童變成"神"

中國早有"拔苗助長"的成語,但"一歲孩子學生物"、"11歲男孩可倒背《老子》"之類的報導仍常見諸報端。有人指出,中國的神童教育是把正常的孩子變成異常,而美國的神童教育是把異常的孩子變為正常。

莊文浩指出,在美國偏向於鼓勵家長或學校順著自然的方向去發展孩子的優點,在學校裡他們學習的東西很廣,最終總會落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上。這樣孩子才能全面地享受成長的過程。

他認為,天才也要遵循自然規律,要順其自然地讓"天才"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否則他的人生也是失敗的。他講了一個馬來西亞"神童"的故事:這個孩子 8歲的時候就能做高中的一些數學題,被國內媒體競相報導為"神童",父親計畫讓他15歲拿到博士學位,於是在他12歲時帶他去美國上大學,父親全職陪讀。然而沒過幾個月,孩子就患上嚴重的精神病,不吃不睡不說話,一年後只得退學,回國治療無效死亡。這名父親也追悔莫及,他說"不應該強求一種違背自然規律的發展"。

邁阿密大學黃痊癒教授指出,美國也搞"神童教育",但中國與美國的"神童教育"是有所區別的,中國搞的是神童崇拜,是先把"兒童"當成"神",然後按著施的教育,而美國的所謂"神童教育",是針對孩子某些方面的特長提供所需要的特殊教學服務。

莊博士認為,孩子很聰明,你就順著他的自然規律去成長,孩子遲早都會走上他最擅長的那條路的,父母根本不用著急。美國的"童子功"是不屑早學、多學的,對於某些方面有特別超前的孩子,美國也有加速學習班,但通常是單科跳級,而不會整個跳級。

他說,越是聰明的孩子,家長越是要注意讓他全面發展,這樣他的聰明才能走得長遠。

-中外對比

天才兒童沒有"統一教材"

片斷一:"標準差生"在美國成了天才

王楠子曾是上海某中學的一個"標準差生",他調皮叛逆,屢教不改,被班主任"重點關照"安排他一個人坐在教室裡的最後一排。無奈之下,父親把他送到了美國求學。8年後,他獲全美動畫比賽個人組冠軍,並被老師表揚"是個天才",成為費城藝術學院動畫專業最出色的學生。

片斷二:美國孩子這樣上歷史課

中國歷史課講西安事變,老師會講完史實,要求學生記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等。

而美國老師會讓孩子們分成幾個組,分別編輯一份當時中國的報紙、日本的報紙、西安當地的報紙;也可以讓孩子自編、自導、自演一段周恩來、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的對白,並讓孩子作一份西安事變的研究報告。

片斷三:中美高中生央視《對話》

2005年,央視《對話》欄目中,主持人讓中美高中生都搞一個援助非洲貧困兒童計畫。中國學生談古論今,從歌頌絲綢之路到吟詠茶馬古道,然後有人表演彈古箏,彈鋼琴......最後對非洲的援助計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只說會組織去非洲旅遊,組織募捐,建希望小學等。

而美國高中生的方案,則是從非洲的實際情況出發,包括食物、教育、飲用水、愛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來很細的實際問題入手,做什麼,怎麼做,甚至每一項的預算竟然精確到幾元幾分。整個計畫幾乎可以直接實施。

專家點評:

這些小片斷反映了中美教育的不同。莊文浩博士指出,在美國,高中以前的學生、幾乎是沒有課本的,老師來設計課程,他看重培養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會背多少課文,學會多少單詞之類。

留美博士、邁阿密大學教授黃痊癒表示,很多國內老師要求他提供美國的最佳教案,其實美國教育鼓勵個性化、多元化,沒有所謂的最佳教案。如果某學校,某地區的老師們都使用統一的教案,老師的特點,學生的個性就統統被扼殺了。

"就像人生是沒有標準答案一樣,教育方法更不是能夠統一的。"莊文浩說,教育者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學會尋找知識的能力,"教他做飯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飯放在他面前"。

  -
記者手記

傾聽孩子每句話開始

採訪中,莊文浩告訴記者:要想孩子成為天才,首先要學會做天才兒童的家長。

天才兒童的父母一般有三種:一是父母本身喜歡創新,在家庭內自然而然地形成支持新鮮事物,鼓勵打破常規的氣氛。二是家長本身不具備創新精神,但凡事很看得開,不刻意去管束孩子,給他一個寬鬆的環境。三是家長沒有時間精力來管孩子,無形中讓孩子有了一個自由的環境。

莊文浩指出,在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家長更加需要全面引導孩子的大腦發育。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玩,只要不出界限就行。並且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溝通越多,孩子越勇敢,創新性越強。所以,做天才兒童的家長,"要從用心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開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