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臺政策的挑戰,現在才要開始

發表:2008-03-26 02: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激揚全臺灣熱情,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終於落幕。除了臺灣以外,對此次選舉關注程度最投入者,恐非中共莫屬。截至目前為止,尚未見到中共對臺系統發表正式談話,僅有發言人李維一表示,注意到了投票結果,入聯公投沒有通過是「台獨不得人心」。比照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先生在大陸政策構建上的侃侃而談,中共的反應,倒顯得有所顧慮、謹慎以對。

中共的低調和矛盾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欣喜於公投未過關,紅線地雷沒有引爆;另一方面,面對臺灣的最新民意和馬先生既具平穩開放,又帶積極要價的主張,中共必須力謀因應之道,當下恐無太多可資歡愉的空間,因為,中共對臺政策的挑戰,現在才要開始!

過去八年,中共對臺政策採取三種作為,高調反對台獨且主張隨時有軍事鬥爭的準備,此為一;迂迴開啟與泛藍陣營溝通管道,仍舊緊閉和民進黨政府的接觸大門,此為二;聯美制臺,此為三。換句話說,中共以往的作為難度並不高,只要緊守反分裂法的界線,謀求臺灣獨立聲浪降至低點即可。

如今,因為馬先生的當選,在承認「九二共識」的立場下,兩岸雖然可以重行開啟中斷八年多的兩會協商機制,回到國民黨執政時期「創造性模糊」的立足點。但是,超過四成選民票投謝長廷先生,固然不足以說明這就是臺灣內部對於與中共進一步發展關係的質疑聲浪,卻也不可小覷其中的反制力量。更何況,馬先生的大陸政策是有高度條件性的,尤其在維護中華民國國家尊嚴、國際生存空間、人民當家作主意願上,是和拼經濟同等份量的。因此,即便馬先生的競選主張,包括建立兩岸共同市場、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加速兩岸直航、承認大陸學歷等,可以對於兩岸關係的和緩投注積極力量;惟中共應該也很清楚,撤除飛彈、一中各表、甚至人權自由議題,是馬先生積極主張且多年來不變的堅持。要讓兩岸取得突破性的發展,這些問題無可迴避。

質言之,馬先生強調必須傾聽綠營群眾的聲音;強調必須把臺灣與香港、西藏切割,因為臺灣人民選出自己的總統,顯示獨立主權的存在;強調互不否定對方為政治實體,但可以擱置爭議。這些主張,應該是當前臺灣民眾在激情與理性交互作用的選舉結果下,可以接受的政策底線。因此,中共面對這般新局,如何跳脫過去八年的反獨窠臼,如何正面應對手持中華民國國旗吶喊的泛藍群眾和依舊抱持質疑態度的泛綠人民,如何改變臺灣百姓對其產生不友善觀感的錯誤決策,這是在化解兩岸僵局的道路上,中共必須承擔的,而非僅止於寄望「馬英九當選」、「入聯公投未過關」便可一勞永逸。也就是說,中共對臺政策的挑戰,現在才要開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央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